崔道融
【注释】 1.铜雀妓:指曹操的宠妾甄氏。二首:两首。 2.咽:低吟。 3.香销:香气已散,形容人已去世。 4.陵园:坟墓。 5.六龙:皇帝所乘的车驾。 【赏析】 这是一首悼念曹操宠妾的诗。诗人借咏史以写哀,通过追怀历史人物的荣华富贵和死后冷落的情景,寄托了对曹操的无限怀念之情。全诗写得委婉深沉,感情真挚而含蓄,是一首优秀的咏史诗。 前两句:“歌咽新翻曲,香销旧赐衣。”从内容看
``` 拟/乐府子夜四时歌四首 吴子爱桃李,月色不到地。 明朝欲看花,六宫人不睡。 注释:这首诗是唐代崔道融的作品《拟乐府子夜四时歌四首》中的一首。吴子,指的是吴地的文人或士族。桃李,常用来比喻美好的事物,这里可能指的是春天的桃花和李花。月色不到地,形容月光照射不到地面。明朝欲看花,六宫人不睡。指明天想去看花,而六宫的人却睡不着。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月色明如昼,虫声入户多。 狂夫自不归,满地无天河。 注释: - 月色明如昼,指月亮明亮如同白昼一般。 - 虫声入户多,形容夜晚的虫子叫声很多,给人一种静谧而生动的感觉。 - 狂夫自不归,用狂夫比喻某人,表示此人独自不回。 - 满地无天河,形容地面被虫声覆盖,没有月光照耀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月色、虫声和狂夫的描述,营造出一个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夜晚氛围。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
【注释】 病起:因病而起床。曳筇(yè qiúng):扶着手杖。筇,竹子的手杖。伤绿苔:踩伤了绿苔。强攀:勉强攀折。庭树枝:庭院里的树枝花。唤作:把……称作;把……称为。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全诗语言浅白自然,朴素无华,但意境幽美,耐人寻味。 首句“病起”点明题意,说明诗人因生病而起床,这既是诗的缘起,也是全诗感情发展的线索。“病起春已晚”,写病起之后,春色将尽,时令不早
凉轩待月生,暗里萤飞出。 低回不称意,蛙鸣乱清瑟。 注释:在清凉的轩窗中等待着月亮的到来,但暗中萤火虫却在飞舞出来。心情低落,没有心情去欣赏这优美的景色,只听到蛙声和清瑟的声音交织在一起。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凉爽的夜晚,独自在轩窗前欣赏着月色和萤火虫,心情却显得有些低落,没有心情去欣赏美景,只有蛙声和清瑟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诗中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萤火虫、蛙声和清瑟都赋予了情感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陶集篇篇皆有酒,崔诗句句不无杯。 - 关键词解析: “陶集”通常指代陶渊明的诗集,“篇篇皆有酒”意味着每篇文章都透露着饮酒的意象或情感。 “崔诗句句不无杯”则是指崔颢的诗歌中也不乏饮酒的元素或者对饮酒的描写。这里的“诗”和“酒”都是中国文化中常见的文化符号,经常被用来象征诗人的生活态度或审美趣味。 - 赏析: 这句话可能是在赞美两位诗人的作品都充满了生活气息
注释:雪窦峰前一片悬垂的山峰,五月时节也不见炎天。客尘半天洗尽,禅师到了白头林下打坐禅修。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雪窦山游玩时的即景之作。首句“雪窦峰前一派悬”描绘出山峰高耸入云、巍峨壮观的景象。次句“雪窦五月无炎天”则写出了雪窦峰所在的山区气候的特点,即使盛夏酷暑时节,这里也不会有烈日骄阳,给人以凉爽宜人的感受。第三句“客尘半日洗欲尽”则是说,诗人经过一天的游览,疲惫不堪
注释:杨柳枝,词牌名。 一索春,形容春风的细长。 年年长似染来新,每年春天都像染色一样,给万物换上了新装。 应须唤作风流线,应该唤醒风的精神,让它成为风流的线条。 系得东西南北人,把人系在东西南北之间。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抓住柳树的特点,用“一索春”比喻柳叶如丝般细长;用“年年长似染来新”比喻柳枝每年春天都像染色一样,为大地换上新装。接着诗人进一步赞美柳树,认为它应该唤醒风的精神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时,要读懂全诗内容,然后结合题目要求和注释作答。本题要求对“清芳一夜月通白,先脱寒衣送酒家”两句的诗句加以赏析。这两句是说:梅花清香洁白的香气在月光下显得更加明亮,我首先脱掉身上的厚衣送给了酒家。“清芳”指梅花,“月通白”比喻月色洁白,“先脱”的意思是第一个脱衣,“寒衣”即“棉衣”,这里指代作者本人;“月通白”与“先脱”相呼应
注释:病后起床扫院子,春日的泥土黏在鞋齿上。 好像从万里外归来,满身满脸都是喜气。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诗人久病初愈的诗句。全诗简洁明了,通俗易懂。首句“病起绕庭除”,直接点明主题,写出了诗人因病初愈的心情。次句“春泥黏屐齿”,描绘出春天泥土的味道和颜色,也暗示出诗人身体的恢复。第三句“如从万里来”,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了诗人久病后的喜悦之情。最后一句“骨肉满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