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厚初
诗句原文: 雨霁含香千亩霭;风吹解愠五弦挥。 译文注释: - “雨霁”指的是雨后天空晴朗,“含香”可能暗示着花香四溢或丰收的喜悦。 - “千亩霭”中的“霭”表示雾气,描绘了雨后大地的景象,而“千亩”强调了范围的广阔。 - “风吹解愠”中的“五弦挥”可能指的是乐器五弦琴被风吹动,发出悦耳的声音。 - 赏析:《六月初六·石子田东坑宫福联》是一首描述自然美景与农事活动的古诗
``` 五月初二福主游本甲内柱联 天教穗岭儒宗,存神过化; 人为蒲觞时节,献馥输忱。 注释: - 天教:上天的旨意 - 穗岭:指的是山岭,穗岭是指山岭之意 - 儒宗:儒家学派的宗师 - 存神:精神的存在 - 过化:超越世俗 - 人为:人类的行为 - 蒲觞:一种酒器,用于敬酒 - 输忱:表达忠诚和真诚 赏析: 这首诗是清朝诗人廖厚初所作的《五月初二·福主游本甲内柱联》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五月初一福堂联 五月初一,在福堂上悬挂对联,庆祝节日。 虎彩占祥,意味着吉祥如虎彩般美好;争迎虎节随銮跸,意为争相迎接龙年的节日庆典。 龙光叨耀,意味着龙的光芒照耀四方;看向龙门夺锦标,意味着期待在龙门夺取锦绣前程。 注释: - 虎彩:指吉祥如意的美好景象。 - 祥:吉祥如意。 - 龙光:象征尊贵、荣耀。 - 叨耀:光彩夺目,照耀四方。 - 龙门:传说中鲤鱼逆水跃龙门可变作龙
【注释】 三月:农历二月为孟春。 田栽福内堂联:在室内悬挂对联。内堂,即室内。 惟凭功德水:只有凭借功德才能普济众生。 三时:一年四季。 默课雨晴恩:默默祈祷天地降下适时的雨水和阳光。 【赏析】 这是一幅挂于室内的对联,其内容表达了作者对于佛教中“普度众生”、“慈悲为本”的思想的理解与认同。上联“一夕洒杨枝,普济惟凭功德水”寓意佛门以善行、慈悲之心布施甘露,普渡一切众生;下联“三时勤稼穑
注释: 三月,这里指的是农历三月份。 田栽福内堂联,可能是在描述一种吉祥的祝福语或祝福场景。 楚宇共升香,七甲倾心陈玉粒; 这句描述了人们在楚地(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区,以出产美酒而著名)共同升起香料,用七颗玉粒(可能指的是玉制的容器或者饰品,代表纯净和美好)来表达他们的心意。 桃源同得荫,万民引领祝金禳;
三月初三,石子田东坑宫福联 这是描写三月初三的景色。石子田是地名;东坑宫则是地名;福联则是一个村庄的名字。 修禊是古代风俗,在水边举行,以洗去不祥之事,春天正是万物生长之时,所以修禊时欣春日暖。流觞则是另一种风俗,人们在曲水流觞中饮酒作诗,庆祝福田多(即丰收)。 译文: 三月初三,石子田东坑宫福联 修禊时欣春日暖,流觞人庆福田多。 注释: 三月初三,石子田东坑宫福联
【注释】 门柱:古代宫室门前两侧立的两根石柱。 联:对仗工整的诗句,称为楹。 纸龙:指用纸张剪成的龙形。 艾虎:指端午节时人们所挂的艾草。 虎节:指端午节时人们所用的五彩线(即五色丝)。 临:到来、出现。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端午节的民俗景象,表达了人们对端午佳节的喜爱之情。首句“纸龙飞渡龙光照”形象地描绘了端午节挂彩绳、吃粽子、赛龙舟的场景,龙光二字则暗示了龙舟比赛的激烈与热烈
【注释】 九月初九:即重阳节。古人于此日有登高、赏菊等风俗,故有此称。 石子田:地名。宫福联:人名。 萸佩诩风流:用茱萸作佩饰,表示对贤者的尊敬。 任才子登高作赋:任指诗人自己。任才子登高作赋,即任才子登高作赋以抒发自己的豪情壮志。 菊香和露淡:菊花的香气与露水的清香相混合。 喜诸君对酌称觞:高兴地与诸位朋友一同畅饮。 【赏析】 这是一首重阳节登高作赋抒怀的七绝。首句点明时间、地点
注释: 1. 七月洗泥福联:指农民在农历七月初开始洗秧,准备种田。 2. 泽沃快分秧:指土地肥沃,很快就要开始插秧。 3. 生期上尺千篝满:指庄稼的生长期很长,一亩地种了上千捆稻谷。 4. 香凝欣合颖:形容稻谷丰满成熟的样子。 5. 稔待崇墉九穗多:指收成丰富,等待丰收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农民在农历七月开始洗秧、种田的场景,展示了农村生活的美好和丰收的喜悦
【注释】 五月初四:农历五月初一。松柏坝,地名。 妖氛从此随流水:意指妖孽之气从此随着流水而流走、消失。 福祉旋宜集满家:意谓福运随即应该降临到家中。 【赏析】 此诗是一首祝愿之诗。首句“五月初四松柏坝”交代了时间、地点和背景。次句“祸祟从此随流水”则表达了诗人的祝愿。最后两句“福佑即应集大宅”则再次强调了诗人的祝愿。全诗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寓意深刻,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