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炜
读史集咏六十首 其二 荒古三皇天地人,历年十万八千春。 不知甲子谁推算,尽信无书赈未真。 此诗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历史的思考和感慨。首先,“荒古三皇天地人”一句,通过对远古时代的描绘,引发读者对历史长河的无限遐想。接着,“历年十万八千春”则通过夸张的时间概念,突显出历史的悠久与沧桑。然而,诗句“不知甲子谁推算”提出了一个疑问:究竟是谁在推测历史的年月?这既是对古人智慧的赞叹
【解析】 题干是“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注释:在虎丘的白公堤上停留,馆门前有花丛和流水。人性未明难以预测,青山伴我度过许多春秋。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虎丘白公堤上游览的情景。诗人以白公堤为题,表达了自己在这个地方停留的感受。首句“白堤托足暂勾留”描绘了作者在白公堤上停留的场景。接着“馆对丛花门对流”描述了周围的环境,有花也有河流,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最后两句“人性未谙难逆料,青山伴我几春秋”则表达了自己对于人性的理解
注释: 皎然莫比,卓尔不群。 皎然:明亮的样子,这里指白鹤的羽毛。 卓尔不群:与众不同,形容白鹤的姿态高洁,不同于一般的飞禽,显得格外出众。 飞疑宵破,鸣恐天闻。 飞疑:像在怀疑是否在夜晚飞翔。 宵破:夜幕被打破,形容白鹤飞行时翅膀扇动的声响如同破晓时分的第一缕曙光。 鸣恐天闻:像害怕自己的叫声会传到天上,形容白鹤鸣叫时的威严和庄重。 岂贪榆荫,唯爱芝芬。 榆荫:榆树的阴影,比喻遮蔽或庇护。
注释: 读史集咏六十首其一开天我欲问盘皇,何处凭空凿混茫。 一自三才分世界,千秋万岁阅沧桑。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历史的一种感慨与思考。诗人通过“开天”一词,表达了对历史的好奇和探索欲望。他想要向盘皇(即古代的帝王)提问,询问他是如何创造出天地万物的。而盘皇却无法回答,因为一切都已经存在了。 诗人描绘了天地万物的形成过程。他提到“何处凭空凿混茫”,意思是说天地万物都是凭空而生,没有固定的源头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筛选相关内容,并结合选项提出自己的见解。 “立身贵端方,处世贵法度”意思是做人要端正,做事要守法;“祖墓虽云遥,安可弃不顾”意思是说,祖宗的坟墓虽然很遥远,但怎么可以不去瞻仰一下呢?“子孙欲何为,祭祀与扫墓”意思是子孙们应该做些什么,是祭祀还是扫墓;“我拜共墓前,岂求鬼神护”意思是说
【注释】 1. 雨雪偶吟:即《雨雪》。 2. 蝶影长空乱舞,纷纷玉树飞花:形容雪花飘落的动态。 3. 欲访寒梅消息,人到路没三叉:想打听梅花的消息,但走到半路上已经找不到路了。 【译文】 蝴蝶的身影在长空中飞舞,如同纷飞的玉树飘落着花瓣。 想要探寻梅花的消息,可到了路上已经没有岔口了。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雪景图,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雪花飘落的景象
注释:我的心就像兰花一样纯洁高雅,我的品质比梅花还要洁白无瑕。 写出本性是清流,岂识人间趋炎热。
【注释】 廿年:二十年。作伴似相知:像多年朋友那样亲密无间。积霰层冰:积雪覆盖在枝丫上。花满枝:树枝上落满了雪花,结出了晶莹的花朵。何事:为什么。攀折尽:全部摘下来。暗香:梅花散发出的香味。疏影:梅花枝叶疏密有致的影子。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惜梅。诗人以梅花自比,以梅之坚韧不拔、傲霜斗雪的精神来表达自己坚定的意志和决心,表达了对梅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廿年作伴似相知”
一登虎阜岭,远迩入双瞳。 万里烟迷紫,千秋叶老红。 峰高天地小,物变古今空。 日落寒云起,苍茫处处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