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煌言
【解析】 本诗是一首咏史抒怀诗。首联写皇帝巡视北方边境,颔联写皇帝在寒冷的夜晚,用鸡人唱晓的歌声和管乐声唤醒沉睡的龙子(指龙灯),以表达对国家的关心;颈联写梅花、蓂叶与帝王年号的关系,以梅表春,以蓂示岁,表明了诗人对帝王年号的崇敬之情;尾联抒发诗人自己对国家大事的忧虑。 【答案】 ①骏驭遥巡断赭鞭,孤臣频岁纪星躔:皇帝骑着高高的御辇巡视北方边境。我作为一介寒儒,一年又一年地记着星辰的位置
瓯行志慨三首 瓯水秋堪掬,频来五两轻。 岂知魏胜垒,欲化李陵城。 诗句“瓯水秋堪掬,频来五两轻”,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瓯江水波的轻抚与清澈。诗人用“五两”形容水的清凉和轻盈,如同古人对江南的温婉情致。这不仅仅是一种物理的描写,更是对一个季节、一个地点的情感寄托。 岂知魏胜垒,欲化李陵城。 接下来的两句“岂知魏胜垒,欲化李陵城”,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感慨与反思
【注释】 ①归鸿:指北飞的大雁。乖:违背。芒鞋:两脚穿草鞋,形容行旅之劳苦。②事到难时且放怀:遇到困难时放宽胸怀。③越绝:指《越绝书》,是古代地理总志,作者不详,成书于战国时期。④齐谐:《齐谐志》是一部记录齐国史实的志怪小说集,作者不详,成书于战国末期。⑤支离:形容身体瘦弱、憔悴。⑥苍苔:青黑色的苔藓,比喻衰败。 【赏析】 此诗作于元和五年(810),诗人当时任江州刺史
闻家难有恸四首 张煌言 闻家难有恸四首:家破原因我,何堪玉并焚;亢宗空有子,函夏已无君。左衽兴亡决,南冠生死分。拊棺犹未得,挥泪结玄云。 诗句解读与赏析 第1首 - 家破原因我: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家族被毁的自责与痛苦。 - 何堪玉并焚: 描述了家族遭受的毁灭性打击,如同玉石被焚烧般珍贵之物化为灰烬。 第2首 - 亢宗空有子: “亢宗”指的是家族的首领或核心成员
【注释】: 1. 瓯行志慨三首:指作者在任上所写的《瓯行志》。 2. 何梁别:何梁,地名,这里指诗人的故乡。 3. 翻为送陇西:陇西,陇右之地,这里借指边远荒凉地区。 4. 胡天应误雁:胡地天气恶劣,连大雁也会迷失方向,何况人呢? 5. 汉地孰亡羝:汉朝土地辽阔,谁又能说没有像羊那样被狼吃掉的事呢? 6. 冰雪危孤胆:形容处境十分危险,心情非常孤独。 7. 风云怯四蹄:形容战马受惊害怕,不敢奔驰
注释: 1. 海岸真孤绝,青青三两峰:意思是海岸线显得如此的孤独和辽阔,只有三两座山峰在远方。 2. 月圆清梵塔,潮上翠微钟:意思是月亮圆满时,清澈的寺庙中传来了钟声,而潮水上涨时,碧绿的山峦之间隐约可见钟楼。 3. 鹤梦来何处?: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未知的迷茫,仿佛一只鹤正在梦中飞行而来,却不知道它来自哪里。 4. 龙吟隔几重!: 这句诗描绘了龙在空中发出悠长的吟唱,声音穿透了云雾
诗句原文: 寒暄原物候,忽忽且扬舲; 岁月偏如鹘,乾坤总似萍。 江声浮碧落,海气混玄冥。 笑问银河上,曾无犯客星? 注释译文: 1. 寒暄原物候:形容自然现象的变换,寒暄是指气候的变化,物候指的是自然现象和季节变化。 2. 忽忽且扬舲:意思是船夫在忙碌中扬帆出发,忽忽表示忙碌的样子。 3. 岁月偏如鹘:比喻岁月匆匆,像鹘(即鹰)那样迅速飞过。 4. 乾坤总似萍
闻家难有恸四首 淫威何太甚,原外鹡鸰鸣。空拟班昭疏,甘成聂政名!肝埋有处士,肠断是零丁。遥识江胥路,霜飞独满城。 译文: 在淫威下,人们为何要感到如此痛苦?在外面的土地上,就像鹡鸰一样哀鸣。我空有才华却无法施展,只能甘愿成为聂政那样的人物。我的肝脏被埋在土里,心中充满哀伤;而我的肠子则因为无尽的痛苦而断裂。当我遥望着长江的边陲时,只见寒霜在空中飘舞,独自笼罩着整个城市。 赏析:
重阳偶成 九日素秋晴,霜容淡倍明。 香孤知菊傲,寒逼觉衣轻。 萧瑟茱萸佩,踌躇鸿雁声! 不愁吹帽落,华发故多情。 注释: - 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 素秋:指秋天的清爽。 - 霜容:指秋季的霜降天气。 - 淡倍明:颜色更淡,更明亮。 - 香孤:香气孤单。 - 菊傲:菊花在霜降中仍然开放,不畏严寒。 - 寒逼:寒冷逼迫。 - 萧瑟:形容风声凄厉。 - 鸿雁声:大雁南飞的声音。 -
闻家难有恸四首 注释:孤竹行吟后,家无四壁存。——在《古诗源》中,这句诗被解释为:“听到家难以悲痛得要命,家中连四堵墙都没有。” 更闻宗欲坠,不但族先燔。——这句话的意思是:“听说家族将要灭亡,不仅宗族先人遭到焚烧。” 蹭蹬孤臣节,踉跄孝子魂。——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只是一个地位卑微的臣子,但仍然保持着高尚的节操,而你(指孝子)却只能踉跄前行,失去了灵魂。” 愿为双白鹤,飞去叩天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