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和形式的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局部的含义判断整个诗文的含义,并结合写作背景的具体分析来作答。“出峡飞轻雪,潜山润厚坤”是说三峡水流在经过峡谷的时候,飞溅的浪花像雪花一样轻盈;潜流滋润着山岳,使之显得厚重。“蛰蛟从此出,浮鹭亦斯奔”是说潜伏在水中的蛟龙从水中跃出,而浮游于湖面的白鹅也随着水势奔跑起来。这两句写出了三峡水流的特点:江面宽阔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下面是逐句的解读: 1. 春吟鸟树听,流泉涧下鸣:春天来临,树上鸟儿欢快地歌唱;山间的小溪潺潺流淌,发出悦耳的声音。 2. 泉鸣山谷迥,迥处野人情:泉水在山谷中回响,仿佛在诉说着野间的生活情趣。 3. 吾吟吟未已,熟与春相迎:我吟诵着诗篇,仿佛已经和春天相遇了。 4. 相迎桃李花,莺燕鸣丁丁:桃花盛开,李花绽放,鸟儿们鸣叫,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5. 麳麰盛蟠科
【释义】:和州镇淮楼,我登上镇淮楼放眼望去。年年杀气未曾收,淮北淮南草木秋。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于淳祐元年(公元1241年)在和州任知州期间所作。诗中抒发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以及他个人的政治抱负。首句写景,“杀气”二字暗喻南宋朝廷内部的奸佞当道,国家危难之象。次句写登楼所见之景,草木凋零,一片萧条,以反衬出国事之艰危。第三句点明登楼目的,抒发感慨。最后一句直抒胸臆,希望朝廷能采纳贤才
诗句注释: - 东头日出光始出:描述的是太阳从东方升起,开始放出光芒。 - 逐尽残星并残月:形容太阳的光芒将之前天空中的残星和残月都驱散了。 - 骞然一转飞中天:形容太阳高高升起,像箭一样直射云层中间。 - 万国山河皆照著:描述太阳照耀下的整个国土都清晰可见。 译文: 太阳从东方升起,开始发光。它驱散了天空中的最后一点星光和月亮。然后,太阳高高地升起,像箭一样直射云层中央
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永虹霓》,全诗如下: 谁把青红线两条,和云和雨系天腰。 玉皇昨夜銮舆出,万里长空驾玉桥。 译文: 是谁把青红的丝线两条,和云和雨绑在天腰上。 玉皇昨晚乘坐着龙辇出了门,万里长空仿佛架起了一座玉桥。 注释: - 谁把青红线两条:这里的“青红线”可能是指彩虹的颜色,而“两条”则表明了其数量。 - 和云和雨系天腰:这句话描述了彩虹的美丽景象
【注释】 百花发:各种花朵开放。我若发:如果开花,就是自夸。都吓杀:使花们都害怕。 西风战:与西风作斗争。遍身:全身。黄金甲:指菊花的黄色花瓣。 【赏析】 这是一首咏菊花的诗。菊花是秋天的代表,也是傲霜之花,在严寒中盛开,它不畏霜雪,不惧寒风,以自己的生命点缀秋色,给人以坚强、刚毅、高洁的感觉。诗人借写菊歌颂了那些像菊花一样具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仰的人。全诗以“我不发”三字起笔
注释:我送给你一头山中的牛,你不需要去苦苦的依恋东洲。 南蛮有一片荒芜的草地,即使用棒子打、绳子牵也不肯回头。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以及对自由和独立精神的追求。首句“寄与山中一老牛”,寄寓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尊重。第二句“何须苦苦恋东洲”,则表达了诗人对束缚和依赖的反感,主张人应该追求自由和独立。最后一句“南蛮有片荒草地,棒打绳牵不转头”,更是直接点明了主题
【注释】 赓(gēng):继续。玘(qǐ):古地名,今属安徽。太朴:指自然未经雕饰的原质、本性。韵:指诗的韵律。实蕊:指花朵的花蕊。凋(diāo):花落。老禅:指隐逸的僧人。幽得处:隐遁之所。谓言:是说。 【赏析】 此诗写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首二句写雨夜赏花,实蕊凋谢时阶上不喧闹。三、四两句写隐居之趣,试问老僧隐居之所,是物外有青天,即在物外有青山绿水。全诗意境优美,韵味隽永
【注释】 1. 道士:古代称研究道教、神仙方术的学者。 2. 神乐观:指供奉天神的道宫,即太清宫,在长安城东南。 3. 辟谷:不食五谷,服气修炼。 4. 玄中览:道家谓“虚无”为玄,“洞达”为览。 5. 特假弦歌谒帝坛:特地借弦乐歌唱,向天神祭拜。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初遇神乐观道士时所写。诗的首句点出道士非同小可,年年辟谷炼金丹,第二句说明他虚心好学,第三句说他特别借弦歌来谒见天坛
注释:春天的夜晚,春雨滋润着花朵,使得花朵变得更加艳丽。清晨的时候,鸟儿在屋檐前欢快地鸣叫,热闹非凡。谁能想到这其中隐藏了更深的意思呢?就像那飘然起飞的鸟一样,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景象。春风和春雨共同作用,使得万物复苏,花香四溢。而清晨时鸟儿的鸣叫声,更是为这美丽的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气。诗人通过对这些自然景象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