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式训
刘式训并不是一位清代诗人,而是清末、民国时期的外交官。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外交公文和奏议函电方面,而非诗词创作。以下是具体分析: 1. 生平背景:刘式训(1859-1929),字筝笙,号紫箴,江苏南汇下沙(今上海浦东新区下沙镇)人。他出生于同治八年(1869年),逝世于民国十六年(1929年)。刘式训早年致力于科举考试,但未能取得功名,后因家境贫寒而放弃了仕途,转而从事外交工作。 2.
清代刘式训《挽张百熙联》释义
【译文】: 国家大事需要依靠你担当,四海之内的人才都推你为首;你名声远扬,像泰山一样崇高。 敬仰你的才学和风度,愿你的才华能照亮天下,成为学士们的典范。 【注释】: 挽张百熙联:这是一副对联,用来哀悼已故的张百熙。 大局赖仔肩:国家的大政方针需要由你来承担。 数四海内人才,端推太岳声名:你名满四海,是人才的代表。 曲江风度:指你的气质高雅。 瓣香来敬祝:表达对死者的怀念和敬仰之情。 愿普天下学士
筝笙,原名刘式训,清代诗人
刘式训并不是一位清代诗人,而是清末、民国时期的外交官。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外交公文和奏议函电方面,而非诗词创作。以下是具体分析: 1. 生平背景:刘式训(1859-1929),字筝笙,号紫箴,江苏南汇下沙(今上海浦东新区下沙镇)人。他出生于同治八年(1869年),逝世于民国十六年(1929年)。刘式训早年致力于科举考试,但未能取得功名,后因家境贫寒而放弃了仕途,转而从事外交工作。 2.
刘式训
刘式训并不是一位清代诗人,而是清末、民国时期的外交官。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外交公文和奏议函电方面,而非诗词创作。以下是具体分析: 1. 生平背景:刘式训(1859-1929),字筝笙,号紫箴,江苏南汇下沙(今上海浦东新区下沙镇)人。他出生于同治八年(1869年),逝世于民国十六年(1929年)。刘式训早年致力于科举考试,但未能取得功名,后因家境贫寒而放弃了仕途,转而从事外交工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