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开
这首诗的原文是: 掀翻大地,打破虚空。 口吞佛祖,凌蔑宗风。 莫笑黄龙无伎俩,熨斗煎茶铫不同。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掀起了大地,打破了虚空。 - "掀起"和"打破"都是动词,表示动作。"大地"和"虚空"分别代表现实世界和精神世界。这里用来形容某人在精神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仿佛能够改变整个世界的面貌。 2. 口吞佛祖,凌蔑宗风。 - "口吞"和"凌蔑"都是动词,表示动作
【注释】 参禅:参悟禅宗的道理,修习佛法。莫滞:不要停留。静工夫:禅宗强调“动静双修”,静是功夫,动也是功夫。闹处:指喧哗热闹的地方。半途:中途。赵州东壁挂葫芦:赵州从谂禅师在东寺墙壁上画了一个葫芦,并告诉弟子:“这个葫芦里装的是我。”意思是说,禅宗的道理就在这个葫芦中。 【赏析】 此诗表达了一个道理:参禅时不要拘泥于静坐不动,而要在喧闹的环境中修行;既要静坐也要动行,才能达到真正的修行境界。
注释: 天下所有的法窟丛林,在四月初一的时候结制。没有门径去追随恶人跟邪道,要效死心旧例普请诸人的脑袋着地。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僧人们为了表示对佛法的虔诚和对众生的慈悲,愿意以身殉道的行为。"天下法窟"指的是佛教的修行场所,也就是寺庙;"丛林"则是佛教徒聚集的地方,也就是寺庙。这首诗描绘了寺庙在四月初一这一天举行结制仪式的场景,强调了僧侣们对于佛法的虔诚和对于众生的慈悲
【注释】 偈颂八十七首 其二十六五日一番,赴个程限。 有道可谈,有法可演。 不顾碎身如微尘,只要瞎却众生眼。 五日一度,去赴官差。 有道可谈,有法可演。 不顾碎身如微尘,只须瞎却众生眼。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说教诗。全诗以“有道可谈,有法可演”为题旨,反复申述自己对佛法的信仰和实践。在佛家看来,一切法皆空,只有佛法才是真实可靠的。所以诗人强调自己要“有道可谈”,要“有法可演”
【注释】 上机:指佛教中的机锋、公案。 觌面:当面,直接相对。 委:托付。 父子虽亲各不知:虽然父子亲情深厚,但都不了解对方的心思和底细。 【赏析】 此诗是说禅学与世俗亲情的冲突。禅宗主张直截了当,不须迂回曲折,但世俗亲情却要求委婉曲折,因此两者不能相融。 首句“独弄单提向上机”,意谓独自钻研经文,参悟禅宗机奥;“向上机”,是指佛祖所设的机锋公案。 第二句“机前荐得早迟疑”,意谓在佛祖面前
偈颂八十七首 其二十四 今朝十月念五,黄龙有一转语。 分明更不囊藏,直截当阳为举。 叻,甜瓜彻蒂甜,苦瓠连根苦。 注释:今天十月十五日,佛说《十地经》,有一段重要的教诲。这句话的意思是,修行者应该直接面对现实,不要有任何隐瞒和遮掩。这里的“叻”是一种食物,甜瓜的果肉甜美,而苦瓠的果肉却苦涩无比。比喻修行者应该像甜瓜一样直接面对现实,而不是像苦瓠一样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 译文:今天是十月十五日
注释: 湘南潭北影团团,面面檐楹风雨寒。 突出虚空无缝罅,从教千古与人看。 译文: 湘南潭北的影子团团圆圆,四面的檐楹都被风雨所侵蚀。 它突出虚空,没有缝隙,让人不禁感叹,千年来它都静静地站在那里,任人观赏。 赏析: 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画面。诗人通过精细的观察,捕捉到了事物的独特之处,并以此作为表达情感的载体。在诗中
【注释】 偈颂八十七首 其二十七: 日月循环成底事,衲僧切忌眼麻迷。 直饶透彻威音外,也落侬家第二机。 急荐取,莫迟疑。 坐看东君行正令,大鹏一举到天池。 【赏析】 这是一首颂佛的七言诗,全诗共四句。前两句为起兴之语,“日月循环”喻佛性本无增减,“衲僧切忌眼麻迷”则指修行人要戒骄戒躁、心不旁骛。后两句则是直接颂扬佛法,“直饶透彻威音外”,意思是说即使对佛法领悟得再深刻,也不过是佛家的“第二机”
注释: 现在没有能力,意指我现在没有能办到的事; 现在能做的事情,正好去实现。 译文: 现在我没有能力,但我正在做我能做的事
【注解】 遇缘:遇到缘分,即遇到机缘。云从龙:比喻云随龙行,形容云彩变化无穷。风从虎:喻风随虎势,形容气势雄猛。大地撮来无寸土:撮,聚拢。大地被聚拢在一起,指天下太平无事。倒岳倾湫:倒,翻转。岳、湫(jīu),山名。倾,倾倒。指翻江倒海,形容威力极大。兴云致雨:兴云,使云层聚集;致雨,使雨水降落。指有神奇的力量使风云变幻,为人间带来甘霖。 【赏析】 此诗用云从龙、风从虎、大地撮来无寸土等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