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曾寿
【注释】: 1. 老来无事独焚香:意指年纪大了,没有什么事情需要操心,只能静心焚香。 2. 药裹扶身万念忘:意指用药物帮助身体恢复健康,让所有的思念都忘记了。 3. 连日为花抛美睡:意指因为牵牛花而连日熬夜,以至于错过了美好的睡眠时间。 4. 一分犹作少年狂:意指尽管已经到了晚年,但仍保持着年轻时的豪情和激情。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牵牛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晚年生活的感慨
注释: 除夕:旧历一年的最后一天。 南朔东西:指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停杯兀对蜡灯红:停下的酒杯,对着燃着蜡烛的灯光看。 自从:自从……以来。 分散:离散、分离。 苦乐同:快乐和悲伤是相同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除夕之夜的孤独和无奈。诗人站在窗前,看着外面的世界,心中充满了感慨。他想起了过去与朋友们在一起的日子,那时他们总是在一起欢笑,一起度过每一个重要的时刻。如今
注释:深避寒威一室幽,春阳虽好见应愁。 深怕寒冷的东风将花吹得凋残,百花盛开时,它却只能孤独地待在室内。即使春天的阳光很好,它也会感到忧愁。 如何第一东风眷,却似芙蓉泣素秋? 为什么第一缕春风偏偏偏爱你呢?它就像芙蓉在秋天的时候哭泣一般,流露出哀伤的情感
腊八节煮粥感慨赋 香粥分给童子闹膝前,儿时风味渺如烟。 老夫奉佛焚香了,自忏平头六十年。 注释解释: 腊八日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节日,人们通常会煮粥来庆祝。在这首诗中,作者描述了自己在这个节日里煮粥的情景,以及他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和感慨。 1. 香粥分雏闹膝前 - 描述了腊八节煮粥的场景,香粥分给童子(可能是指自己的孩子或者其他小孩子)闹得很开心地围坐在他的膝盖前。"雏"指的是小孩子
诗句解析与译文: - 浥露层层翠作堆,迎风潋潋紫霞杯。 - 解释:这两句诗描绘了牵牛花在早晨露水覆盖下的景象。"浥露层"指露水湿润了牵牛花的花瓣,使其看起来层层叠叠;"翠作堆"形容这些露水像是绿色的小山丘堆积在牵牛花上。"迎风潋潋紫霞杯"则形容牵牛花在微风中摇曳的样子,如同紫色的酒杯被风吹动,增添了一抹生动的色彩。 - 小园莫笑秋容淡,犹赚衰慵一顾来。 - 解释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诗句:粥饭家风孰识侬,多生禅味尚沉醲。 译文:家中煮粥的习惯,谁又能认出你我?多生的禅味,依然浓烈。 注释:粥饭家风(指家庭中煮粥的习俗),孰识侬(谁认识你),多生禅味(多生的禅味,即禅宗的味道),尚沉醲(仍然浓烈)。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庭中煮粥这一习惯的怀念和感慨
牵牛花 少日看花兴最赊,天香国色费评夸。 五年万里边尘眼,随分回青到此花。 注释:年少时看到牵牛花就非常欣赏它的美丽,认为它天生的香气和美丽的外形值得称赞。在漫长的五年里,我远离家乡,生活在边远地区,如今回到故乡,见到牵牛花,心中涌起一阵喜悦之情。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牵牛花的喜爱之情。首联写少年时期对牵牛花的欣赏之情;颔联表达自己在外游历多年后,再次回归故土见到牵牛花的喜悦之情
【注释】 爆竹声——指除夕、春节时的鞭炮声。承平——国泰民安,政局稳定。廿载——二十个年头。神州——指中国。半焦土——比喻国土被破坏,一片荒凉。斯民——百姓,老百姓。今岁——今年。无年—没有年头。 【赏析】 此诗为作者于除夕夜闻炮声有感而作。前两句写闻炮声后的感受,后两句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破碎的悲痛心情。全诗构思巧妙,意境悲壮,语言简练,感情真挚,是一首反映人民疾苦的好诗
牵牛花 翠绿的蔓茎回旋缠绕,犹如拥抱着曲折的廊道。粉嫩的花肌含着晶莹的水珠,娇媚地迎着初升的太阳。 姜郎结习应难忏,老去犹然爱淡妆。 虽然姜郎有固定的习性难以更改,但到了老年仍然喜欢素净的容颜
【注释】 丁丑三月至旧京与立之伯夔君任羹梅及心畬叔明两王孙聚晤,常至夜分始散。心畲园中花正开,以诗纪之。 小奚(xi ):小童。 供题壁:供人写字题诗。 苍虬(qiú)(lí):苍劲的龙,这里指石。 嵚崎(qīn qǐ):山势高峻不平貌。 【赏析】 此诗为诗人丁丑年间春游北京时所作。首联写诗人与友人相聚于心畲园中。颔联写诗人与友人吟诗作画,情景交融。颈联写诗人和友人在苍虬佳石底相谈至夜,相互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