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曾寿
丁丑年三月来到旧京,与立之伯夔君任羹梅及心畬叔明两王孙相聚,常常到夜很深才散去。心畬园中花儿正开,因此写首诗来纪念。 十分春色在鸾枝,老去逢迎恰未宜。 惟有墙阴一株雪,疏疏淡冶最相思。 注释: 十分春色在鸾枝,老去逢迎恰未宜。 十分:十分的春色。鸾枝:凤鸾枝头。这句是说春光明媚,十分美好。 惟有墙阴一株雪,疏疏淡冶最相思。 只有墙角的一株雪梅,疏疏落落,颜色淡雅,最令人思念。 赏析:
【注释】 丁丑三月至旧京与立之伯夔君任羹梅及心畬叔明两王孙聚晤,常至夜分始散。心畲园中花正开,以诗纪之。 小奚(xi ):小童。 供题壁:供人写字题诗。 苍虬(qiú)(lí):苍劲的龙,这里指石。 嵚崎(qīn qǐ):山势高峻不平貌。 【赏析】 此诗为诗人丁丑年间春游北京时所作。首联写诗人与友人相聚于心畲园中。颔联写诗人与友人吟诗作画,情景交融。颈联写诗人和友人在苍虬佳石底相谈至夜,相互激励
注释: 不欠鱼羹未拂衣,端平心事付谁知。 不缺鱼汤和食物,依然保持着清苦的生活;我的内心世界复杂,谁能知道呢? 瓮齑食籍同寒士,犹是希文画粥时。 我像贫困书生一样用瓮中的腌菜充饥,仍然过着贫苦的生活;这还是当年欧阳修为官时,每天吃粥的境况。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苏堪、苕雪等人夜晚饮酒作诗的情景。诗人通过对比自己和他人的处境,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首句“不欠鱼羹未拂衣”
【注释】 1. 虐雪:猛烈地吹刮着的风。 2. 饕(tāo)风:猛烈的风,也指狂风。 3. 那知:哪里知道。 4. 汗如浆:汗水像浆水一样。 5. 塞外寒林影:塞外严寒中的树木的影子。 6. 楼头:城楼上。 7. 淡:减弱。 8. 赏析:此诗写诗人在酷暑之中,冒着酷暑登山,并登上山顶欣赏风光,但山高风劲,又遇酷暑,诗人顿觉汗流浃背,热不可耐。 【译文】 烈日炎炎,山风呼啸,这是天然的道场
【注释】 寄立之山:寄立,寄身,隐居。之,代词,指“寄立”。 凉纳五更(nè):凉爽的风和月亮。纳,接受。 蒲苇冥冥(míng míng):草木茂密幽暗的样子。 冥冥,阴暗不明。 月影微:月亮的光芒暗淡。 转过:绕过。 阴:山间隐蔽之处。 幽绝:非常寂静的地方。 乍添衣:突然加衣服。 【赏析】 诗是描写诗人在深山中避暑的情景。开头两句用比喻手法写景:“知君凉纳五更时”
【注释】 立之:即丁丑三月至旧京时与王立之(字伯夔,号心畬)相会。伯夔,名任羹梅,字心畬。叔明:指王叔明。王氏兄弟均以诗著称。天人:语出《庄子·逍遥游》“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后多用以形容人的品格高尚。 【赏析】 此为酬和之作,其内容主要在赞颂王家诸子。首联写王立之、叔明的才华出众。颔联赞美他们不借助外界力量,自成一格。颈联则赞他们的人品高洁如天人
注释:雨后的花儿散发出浓郁的香气,更显得幽静深远。我们并排坐着,却无话可说,背对着明亮的月亮。 我的禅心经过无数劫难,在梦境中一刹那仿佛回到了过去。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禅修生活的感悟与体悟。诗中描绘了雨后花香四溢、环境幽静的情景,以及诗人与同伴共坐无话可说、背月明而感到寂寥的心境。最后两句则通过禅心历经劫难、在梦中短暂回到过去的体验,表达了诗人对于禅宗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深刻体悟
【注释】 供花枝:指摆放在花瓶中的鲜花。湘帘:用细竹条编成的帘子,多用于窗户或门上。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的诗。诗的前两句写花瓶的作用和功能;后两句写花瓶的用途。 这首诗以物拟人,把花瓶拟人化了,赋予它人的感情和意识,写得生动活泼。“生来长是供花枝”一句写出花瓶的功用,即用来插花,使鲜花保持鲜艳,这一句也暗含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之情。“净几添泉好护持”一句写出花瓶的功能,即用来装饰居室
【注释】 甘:乐意、高兴。僧:和尚。 多君:你。引绳:引导着绳索,这里比喻领导或指导者。 【赏析】 这首诗的首句“宫禁扫除甘冗散”,是说皇帝命令打扫宫殿,使宫内一切闲杂人员都散去,然后自己则在庭院中静坐,与苏轼等一起饮酒作诗。第二句“归来面壁却如僧”,则是说他归来后对着墙壁坐着,如同一个和尚一样沉默不语。这两句诗写他闭门谢客,潜心修道的情景。 第三四句:“多君挽出纵谈笑”,“多君”是指苏轼等人
旧京见黄芍药 二十年前,在京城看芍药花,如今回来赶上春末时节,也不免要感伤。 万紫千红浑意倦,一枝愁对柘黄衣。 满园的花儿已经开得很多很热闹了,但是自己却因为年事已高,看花的心情已经厌倦。只看到一枝黄芍药,就感到它那黄色的衣裳十分惹人怜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