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曾寿
【注释】: 后村集:指宋代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所收诗话。方孚若:方回,字天锡,自号东篱,江西鄱阳人。《苕溪渔隐丛话》载其诗有名于世,故称“后村集”。介甫:即王安石,字介甫。王广陵:指王禹偁,字元之,济州钜野人,官至右仆射。嘉兴:今属浙江。 【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写给友人王禹偁的。王禹偁曾与王安石、苏轼、苏辙等人游学于太学之中,后来在朝中任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为宋仁宗、英宗两朝重臣
和苏堪夜饮三首 陈曾寿咏物抒怀,品茗论道 1. 第一首 - 世遇难逢真知己,尊前谈笑共清欢 - 描述与苏堪深夜对饮时,难得的知己相伴,共同品味着清茶的甘甜。 - 注释:“了了人”,形容世间难得一见的知音。“说饼”指品尝美食,强调饮酒时的愉快氛围。 2. 第二首 - 韭黄生菜皆冰雪,春色满园待我开 - 赞美食材新鲜如冬日冰雪,春味盎然,预示着新季节的美好开始。 - 注释
和苏堪夜饮三首 刘张沈李想神姿,从事谁知老更奇。 不恨古人吾不见,稼轩妙语故堪思。 注释:刘张沈李想神姿,从事谁知老更奇。指刘张沈等人的风采,他们年轻时才情出众,但到了晚年却更加奇特。不恨古人吾不见,稼轩妙语故堪思。我不遗憾我没有亲眼见过古人,而是因为他们的妙语让我怀念不已。 赏析:这首诗以刘张沈李四位人物为对象,通过对他们的描写,展现了他们在不同年龄段的风采和魅力。诗中既有对他们年轻时期的赞美
【注释】朋比:同伙、朋友。薰炉:香炉,指熏香。怯酒尊:因怕喝酒而不愿端起酒杯。寒林:指雪后树林。朝昏:指早晨和黄昏。看看:很快的意思。三月暮:指三月末的春天。辛苦春工:指春花的劳动成果。换小园:指把小园的花草树木换成了新的东西。 【赏析】此诗作于诗人任福建建阳令期间。首联说与友人一起在熏香的房间里喝酒,因为害怕酒醉而不敢端起酒杯来。颔联说看到大雪刚刚停止,三月的天气也渐渐转暖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赏析”,然后分析所给的诗句,注意要通晓全诗大意和作者感情。“凄馨哀艳比江迟”意思是:凄凉幽香哀伤艳丽的花朵,比起江边的梅花还要晚开一些。“惨绿年华黄绢词”意思是:青春已去,红颜已衰,用黄绢写成的词句更加哀怨。“学道耆颜哀乐淡”意思是:学道的人老迈容颜,悲哀和欢乐都淡化了
和苏堪夜饮三首 《全唐诗》卷五百九十六 往往闻歌鼓市中,朝朝入直对哦松。 不须更说同光事,风味行园可再逢。注释:常常听到歌声在街市上响起,每天都到宫中值勤,对着松树吟咏。不用再说那些关于明皇的事了,我们之间的友谊如同风景名胜的洛阳,可以再次重游。赏析:此诗是诗人与朋友苏堪在汴京(今河南开封)夜宴时所写。前两句是说,每当听到街头巷尾传来歌声,诗人就感到十分高兴,他每天要进宫值勤,还要对着松树吟诵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综合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作,从内容、结构、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概括;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从语言特点、情感基调、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赏析。 此题中,“大觉寺迟立之不至”“绕沏泉声似旧时”是关键词,“门树色非前度”“一笑僧房那容易得”,其中“大觉寺迟立之不至”的译文是:我在大觉寺迟迟立着不肯离去。“绕沏泉声似旧时”的译文是
``` 林宗伦鉴蔚宗疑,从古惟人不易知。 这句诗的意思是:林宗(指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和魏晋时的名士(指司马懿及其后代)在评价对方时都存在很大的疑惑,因为自古以来,人们很难全面了解一个人的真实面貌和真实意图。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历史人物评价复杂性的看法,认为历史人物的行为和动机往往被后世所误解。这种评价上的困难源于历史的变迁、时代的差异以及对历史资料的不同解读。 苦向钟山辩心迹
梦与娟净居士同移居于西山之麓精舍幽深红叶满阶下醒记以诗并邀娟净同作 注释: 旧约逡巡践未能:旧时有约定,但迟迟未能做到。逡巡,迟疑不决的样子。践,履行,实践。未能,没有做到。 煮茶相对一枝藤:煮茶的时候,两个人面对面地坐着。一枝藤,一根藤条。 天身衰相休辞避:天性衰老,彼此都感到惭愧而辞去,避免相见。天身,天性的意思,这里指自己和娟净两人。衰相,衰老的样子,形容自己和娟净的年岁已高。休辞避
这首诗的原文是:忆阿育王寺方丈山茶 四围山色霭庭花,石磴争棋至日斜。 最是禅心沾惹处,当窗一树白山茶。 注释如下: - 阿育王寺:位于今中国江苏省南京市,是南朝梁武帝萧衍为纪念其弟萧纲(字阿育)而建,故名。 - 方丈山茶:即山茶花,又名曼陀罗花,是一种常绿小乔木,花期在春末夏初。 - 霭:形容云雾缭绕的样子。 - 石磴:指石阶,供人上下的阶梯。 - 争棋:比喻争抢位置,这里可能是指争夺山路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