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欠鱼羹未拂衣,端平心事付谁知。
瓮齑食籍同寒士,犹是希文画粥时。
注释:
不欠鱼羹未拂衣,端平心事付谁知。
不缺鱼汤和食物,依然保持着清苦的生活;我的内心世界复杂,谁能知道呢?
瓮齑食籍同寒士,犹是希文画粥时。
我像贫困书生一样用瓮中的腌菜充饥,仍然过着贫苦的生活;这还是当年欧阳修为官时,每天吃粥的境况。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苏堪、苕雪等人夜晚饮酒作诗的情景。诗人通过对比自己和他人的处境,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
首句“不欠鱼羹未拂衣”,意思是说诗人并不缺少鱼汤和食物,但并未因此而沾沾自喜,反而更加谦逊自守。这里的“拂衣”指的是整理好衣服的意思,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和自信。
次句“端平心事付谁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心事的无奈和困惑。他深知自己的心事无人能知,只能自己默默承受。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和挣扎,以及对未知命运的恐惧。
第三句“瓮齑食识同寒士”,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艰苦的生活状态。他像那些贫困书生一样,用瓮中的腌菜作为食物,生活虽然清苦,但却保持着清白之身。这里的“食识”指的是饮食,而“寒士”则是指那些贫穷的读书人。诗人通过这句话,展现了自己对生活的坚持和对知识的尊重。
最后一句“犹是希文画粥时”,则是对欧阳修当年生活的回顾。欧阳修曾经在朝中担任过官职,但他却选择了以画粥为生。这里的“希文”指的是欧阳修,而“画粥时”则是指他在朝中任职的日子。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自己处境的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诗人与苏堪、苕雪等友人夜饮作诗的情景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同时,也通过对欧阳修当年生活的回顾,表达了对历史的敬仰和对生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