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曾寿
【注释】 苕雪:苕溪的雪,苕溪在苏州。 养亲满意屈闲僚:养亲无怨无悔。“满意”指尽职尽责。 秋来瘦菊灯前影,深巷谁过慰寂寥:秋风来临,菊花凋落,灯影摇曳,诗人独坐在幽暗的小巷中,只有自己陪伴着寂寞。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九日作于吴郡(今江苏苏州)。首句写诗人文才出众、志向远大,为官时勤勉尽职;次句写诗人养亲无怨无悔;第三句写诗人独坐灯下,无人相伴,倍感寂寞
【诗句解析】 1. 疏篱翠蔓玉交加:疏篱,指稀疏的篱笆。翠蔓,形容植物的绿色藤蔓。玉交加,形象地描绘了草木交错的景象。 2. 雨后清香透幔纱:雨后,表示经过雨水洗礼后的清新感觉。清香,指的是植物散发出的芬芳气味。透幔纱,形容花香透过薄薄的面纱或帘子散发出来。 3. 独表芳心三月尽:独表,强调其独特之处。芳心,指美丽的心灵或情感。三月尽,指的是春天即将结束的时候。 4. 忍冬宜唤忍春花:忍冬
【注释】 梁庄:即梁上雪。 一梁格:谜底须为三字以上的七言诗,首、尾二字同,中间两字不同。 【译文】 重湖冻结如冰玉般照亮窗子,我心怀愁苦对着半明不灭的烛光难以入眠。 人间只有梁庄有雪,天地间高寒不可双融。 【赏析】 此诗作于宋理宗绍定三年(1230年),时诗人在杭州任职。当时大雪纷飞,诗人夜不能寐,写下了这首《江上逢雪寄节庵》,以抒发其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及自己孤独寂寞之感。
诗句解释: 1. 七月十五夜登海上最高楼看月 2. 弹指虚空不夜城,市烟海气漫纵横。 3. 更无灯火阑珊处,却与何人共月明。 译文: 在七月十五的夜晚,登上海上最高的楼去看月亮。 弹指之间虚空中仿佛没有夜晚的城市,城市的烟雾和海浪的气息弥漫开来,纵横交错。 再也没有灯光稀疏的地方了,只能与谁一起共享明亮的月光。 注释: - 弹指:用手指轻轻弹动,形容时间短暂或事情迅速发生。 - 虚空
大雨过黄梅 江舟一夜黄梅雨,正向黄梅山下来。 雨过梅黄春去了,欲将何事问黄梅。 注释译文: 大雨过后,我乘坐的小船驶向了黄梅山。雨过天晴,梅花盛开,春天已经过去。我想询问黄梅山有什么值得注意的事情。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诗人情感的诗歌。首句“江舟一夜黄梅雨”描绘了大雨过后的情景,给人一种清新、宁静的感觉。接着“正向黄梅山下来”展现了诗人对黄梅山的向往和期待。然而
【注释】 乙卯:宋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 聚族欢:指全家团聚在一起庆祝祖先的祭祀。 祇今:如今。 池水:墓地周围的池塘。 剩清寒:只剩下清凉的水了。 本来难语还无语:本想告诉对方,但觉得无法表达出来。 落日荒庭拜一棺:在落日余晖映照下,在荒芜的庭院里祭拜一个棺材。 【赏析】 这是一首悼亡诗。作者以“聚族欢”起兴,回忆当年家族和睦的欢乐场面。接着写墓地的荒凉冷寂:“池水剩清寒”。这一句承上启下
注释:乙卯(1085)年四月我回到家乡拜谒祖墓。 重来:再次来到。 老僧成塔隶为宫:在祖师的坟前建了一座塔,并请和尚做了主持。 更无:没有了。 煮笋烧茶事:烹制竹子和烧茶的事。 过花时:过了春天的时候。 牡丹:牡丹花,这里指牡丹花期。 赏析:此诗是诗人归里省亲后,于乙卯年四月所作。作者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首句描绘了诗人与家人久别重逢的情景,次句写出了僧人为祭祀祖师而建的佛塔
【注释】: 灵璧道中 : 指在安徽宿州灵璧县的一段路途。 苇败烟空釜底村,残阳留梦浸馀痕:芦苇凋落,炊烟袅袅,村落空空如也,夕阳的余晖映照在村庄上,留下淡淡的痕迹。 春风一样秾桃李,静掩门中半寂魂:春天的风就像浓艳的桃花和李花,静静地掩上门,屋里似乎还残留着一个寂寞的身影。 赏析: 此诗写诗人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首句“苇败烟空”,写沿途的景色。第二句“残阳留梦浸馀痕”描写夕阳下的景致
残梦钧天付混茫,瓜庐仍占水云乡。 荷声忽满三千界,成就南轩一榻凉。 注释:我梦见自己置身于高远的天空之中,那里的一切仿佛都模糊不清,无法分辨。我仍旧占据着这瓜田旁的小屋,四周环绕着水和云。忽然间,荷花的声音充满了整个三千世界的宇宙,让我感受到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清凉。 赏析:这首诗通过梦幻般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向往。他仿佛置身于一个遥远的天空,那里的一切似乎都与现实无关,只属于梦境
【注释】: 梁庄:作者友人,字节庵。朝来:早晨。有泪经天:眼泪洒落如雨。此指杜鹃花的啼叫声。 一、二两句写景,第三句写人,第四句抒情。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友人节庵寄怀之作。首联点出时节是初冬大雪之时,以“寒不成寐”暗示节庵在雪夜中因思乡而难以入眠。颔联写自己因思友而不能成眠,而节庵却依然坚守岗位,为国尽忠。颈联用比喻的手法,将节庵比作杜鹃,以杜鹃泣血自哀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