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曾寿
湖上杂诗 其四 相思袅袅托微波,缥渺青峰入梦多。 手把秋荷问秋水,夜凉风露定如何。 注释:相思之情如同微波般轻柔地缠绕着思念之人的心弦,那些缥缈的青山仿佛进入了梦乡。手捧秋天的荷叶,我询问着这清冷的秋水,夜晚微凉的风和露水又将如何呢? 赏析:这首诗是袁枚《湖上杂诗》中的一首,描绘了诗人在湖上游玩时的情感体验。诗人通过“相思袅袅托微波”这一形象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远方亲人或爱人的深深思念
湖上杂诗其三:雨飒风泠间暮钟,秋深乐事比春浓。 前山啸处成鸾凤,曳杖寻知第几松。 注释解释: - 雨飒风泠间暮钟:描述傍晚时,细雨和微风交织,伴随着黄昏的钟声。 - 秋深乐事比春浓:秋天的闲适乐趣比春天更加浓郁。 - 前山啸处成鸾凤:在山上发出长啸的声音仿佛变成了鸾凤(神话中的神兽)。 - 曳杖寻知第几松:拿着拐杖寻找知道松树数量的人,可能指的是对自然景观的探寻。 赏析:
【注释】: 1. 湖上杂诗:指在湖面上吟咏的诗歌。 2. 其二:指这首诗中的第二首。 3. 海棠花:一种花,花色艳丽,品种很多,是春天里常见的花卉之一。 4. 秋虫:秋天的虫子。 5. 枕簟(zhěn):枕头和垫席,泛指睡觉时用的物品。这里指夏夜。 6. 星光:月光。 7. 萤影:萤火虫的影子,借指萤火虫。 8. 长夜:漫漫的夜晚。 9. 通明:明亮、清楚的意思。 10. 虚堂:空荡的房屋。
【注释】: 1. 东南天地间:泛指天下各地。 2. 眼明初见洞庭山:眼睛明亮,刚刚看见洞庭山的轮廓。 3. 松风石磴(dèng):松树的风声和石头上的台阶,这里指游历山水时所见。 4. 沙鸥片刻闲:沙地上的鸥鸟在短暂的时间内也显得悠闲自在。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览太湖时的即兴之作,表现了他在游览过程中对自然的欣赏以及自己的情感体验。首句“飘泊东南天地间”,表达了诗人对漂泊生涯的感慨
这首诗是诗人在春日游圣湖时偶遇韩蕲王墓碑,并与其陪侍的散叟共同游览的情景。以下是逐句的解释: 1. 圣湖春色付平章,诸将中原事久忘。 - 圣湖春色:指的是圣湖周围的春景。平章:在这里指代的是韩蕲王墓碑。 - 诸将中原事久忘:诸将是指过去的将军们,中原是中国古代的地理概念,特指黄河流域。这里表示过去的将军们已经忘记了中原的事情。 2. 欲访丰碑问遗恨,当年居士已清凉。 - 欲访丰碑问遗恨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赏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湖上杂诗”是全诗的题目,“赏析”是题干中的要求。考生在作答时,先分析诗句的含义,然后再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诗人的思想情感等分析。 “愿随李广近要离”,这是对主人公的赞美。李广是西汉名将,他善射,勇猛过人;要离也是古代的勇士,以智勇双全著称。这里运用对比的手法,表明自己甘愿追随李广这样的勇士,为国效力
【注释】 玉树:美玉做成的树木,比喻高洁。缤纷:繁密的样子。行:行列,排列。琼轩:华美的车盖。碧:指湖水。茫茫:无边无际的样子。凭虚几:倚空而坐。荐:进献。秋兰:秋天开放的兰花。香:这里作动词用,指散发芳香。 赏析: “湖上杂诗”是一首描写诗人在湖上赏景的诗。诗人登上湖边的小山,远眺湖面景色,只见碧浪滚滚,一望无际,令人心旷神怡。然而,诗人却无心欣赏美景,而是想到了自己孤独的生活
湖上杂诗 其五 梧竹萧萧翠凤然,炉香沦寂入初禅。 从今乞与新凉睡,秋雨虚堂五百年。 注释:梧桐和竹子摇曳着翠绿的叶子,如同凤凰展翅一般。炉中的香火已经燃灭,我进入了初禅的境界。从现在起,我希望能够有一个凉爽的新夏夜,度过这漫长的秋雨时光,让那空荡荡的屋子充满宁静的氛围,仿佛已经过去了五百年。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表达诗人的情感。诗人通过对梧桐和竹子的描述
注释:九日同龙山居士觚庵九兄四弟五弟七弟儿子邦荣邦直烟霞洞登高 其三 石鼎茶声沸冷泉,梦浮秋水欲黏天。 栖迟却与龙山老,来共僧房半日眠。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重阳节登高时写下的。诗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卷,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首句“石鼎茶声沸冷泉”,以石鼎烹茶,声如沸滚,形容泉水清冽。这一句既写出了环境之清幽,又烘托出作者心情之愉悦。 颔联“梦浮秋水欲黏天”
诗句:急难惊逢复壁中,鴐鹅今我不相从。 译文:在紧急的困难面前,突然遭遇了困境,现在与我同行的人已经离去。 关键词注释: 1. 急难:形容遇到突如其来的困难或危险。 2. 惊逢:突然遇到,指遭遇突发的困难或危险。 3. 复壁中:复壁指的是墙壁上有门可以进出,这里可能是指某个地方被封锁或陷入困境。 4. 嶻鹅:指鴐鹅,一种鸟类,这里可能是指某种象征或比喻。 5. 今我不相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