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曾寿
注释: 九日:指重阳节。龙山居士,即龙山居士的号,这里代指龙山居士。觚庵九兄:指龙山居士的朋友。四弟五弟七弟:指龙山居士的弟弟。儿子邦荣邦直:指龙山居士的儿子。烟霞洞:龙山居士居住地。登高:重阳节登高望远的活动。其四:诗题。 赏析: 这首诗是龙山居士在重阳节登高时写的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描写洞口苏龛的景色,表达出对龙山居士兄弟的赞美之情。 首句“诸天龙象表嶙峋”
诗句:急难惊逢复壁中,鴐鹅今我不相从。 译文:在紧急的困难面前,突然遭遇了困境,现在与我同行的人已经离去。 关键词注释: 1. 急难:形容遇到突如其来的困难或危险。 2. 惊逢:突然遇到,指遭遇突发的困难或危险。 3. 复壁中:复壁指的是墙壁上有门可以进出,这里可能是指某个地方被封锁或陷入困境。 4. 嶻鹅:指鴐鹅,一种鸟类,这里可能是指某种象征或比喻。 5. 今我不相从
焦山纪游杂诗其一 朱老悲秋强陟临,病翁题壁感重寻。 孤吟已忏贪多习,百劫难灰爱好心。 注释: 焦山纪游杂诗其一:这是一首关于焦山的诗歌。 朱老悲秋强陟临:指朱老先生因感伤秋天而强行登上了焦山。 病翁题壁感重寻:指诗人因身体不适而不能亲自登临焦山,只能通过在墙上题写诗文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寻找焦山的渴望。 孤吟已忏贪多习,百劫难灰爱好心:指诗人已经意识到了自己对名利、财富等的追求是过于贪多的
【注释】 累臣:被贬谪的官员,此处自指自己。佳节:指重阳节。供断肠:指作诗以抒发内心的痛苦。破壁攀天一端午:指重阳登高。伤高啼泪六重阳:指重阳节登高时,因高处不胜寒而感到悲伤,有感而泣。 【赏析】 此诗为诗人于公元1082年(宋神宗熙宁五年)九月九日同龙山居士、觚庵九兄、四弟、五弟、七弟及儿子邦荣、邦直在烟霞洞登高所作。诗人以重阳节为由,表达了自己对朝廷的不满以及内心悲苦的情感。全诗情感深沉
【注释】 马厂:地名,在陕西。獍醢:指纣王醢九侯、鄂侯之事(见《史记·殷本纪》)。 八师:指周武王伐纣时的八师,即太公、周公、毕公、史佚、毛公、曹公、散宜生、南宫括等八人。 【赏析】 此诗是诗人对唐僖宗逃难的一段经历所感而作。诗人以“过马厂”为线索,从“徒快恩仇浅者为”到“何处刑天第八师”为一组,表现了作者对朝廷君臣苟且偷安、不思进取的愤懑之情;从“自甘獍醢亦堪悲”到“重来马厂回车地”为另一组
白日当天三月半,万人如海一身藏。 使君留得堂堂去,四海都知鬓未霜。 此诗通过描绘苏堪的壮丽景象与高洁形象,展现了诗人对其深厚的敬意和钦佩之情。首句“白日当天三月半”形容了阳光明媚的景象,象征苏堪一生光明磊落、正直无私的品质。次句“万人如海一身藏”则以大海比喻众多人潮中,苏堪如同一叶扁舟,虽身处汹涌澎湃之中,却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淡泊。第三句“使君留得堂堂去”表达了对官员苏堪的敬仰
焦山纪游杂诗 其七 心游碧落睨蛛窗,定入枯禅背佛缸。 为欠联吟散原老,苦摹涩体入西江。 注释: 焦山:即今天的江苏镇江,是古代文人墨客游览的地方。 碧落:天空或高空,这里指天。 睨(ni):斜视,窥视。 枯禅:佛教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无我之境,这里是比喻诗人对佛理的领悟。 佛缸:僧人用来盛水的瓦罐。在这里指的是和尚的禅床,即和尚坐禅时所用的坐具。 散原:清代文学家金圣叹的字号
【注释】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焦山的游历生活,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藓墙月影海棠枝”,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景色画卷,诗人站在高高的崖壁上,俯瞰着下方的美景,仿佛置身于诗画之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第二句“绕榻虫声来和诗”,诗人坐在床边,听着窗外的虫鸣声,似乎在寻找灵感,创作出一首首优美的诗句。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 第三句“乞米隔江王太守
【解析】 此诗是诗人晚年的自述,表达了作者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全诗以“丈夫未死谁能料”为题,表达了对自身遭遇的无奈和感慨。 【答案】 遗笔椒山胆气粗,缀题院体益阳书。 丈夫未死谁能料,留取他年说二胡。 译文:我年轻时曾写下过雄健豪迈的诗文,现在虽然已老,但仍然能写出气势磅礴的作品。在益阳时,我曾写过一些诗作,但那些作品都是些无病呻吟之作,现在我不再写这些无病呻吟的作品了。我虽然死了
注释:枇杷可以品尝,书籍值得阅读,我想要陪伴寒冷病僧。 在空闲时拓写碑文,容易得到香饭,傍晚的江声里我仿佛听到了隐士的步履。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焦山的游历和感受。诗人首先描述了自己可以在枇杷树下品尝美味的食物,也可以在书籍中寻找知识的乐趣。他想要陪伴那位寒冷的僧人,可能是因为他感到孤独或者需要陪伴。 诗人展示了他在闲暇时的工作,那就是拓写碑文,这也是一种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