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曾寿
【诗句释义】 苏堪:苏轼的别号。 六十:六十岁。 其四:这是第四首诗,是作者在六十岁生日时写的。 花近高楼竹满廊:花儿靠近高高的楼宇,竹子布满楼廊。 几回:几次。 听雨疏帘坐:听外面下雨的声音,隔着稀疏的帘子坐着。 消得:能够。 人间一味凉:人间只有一丝清凉。 【译文】 花园里靠近高楼,竹子布满了楼廊,园子的规模与楼的高度正好相称。 几次听雨声,隔着稀疏的帘子坐下来,能体会到人间只有一丝清凉。
【注释】 罢盥:停手。卢奴:地名,在今天安徽泾县西南。酒自斟:指自己斟酒。几人出户震微箴:几声叹息。微,细微;箴,劝谏。知君执拗从无闷:知道主人执拗从不烦恼。一往硁硁媚奥心:一直坚持己见,讨好于人的内心。 【赏析】 苏堪六十岁生日的诗有二首,这是其二。苏堪,字子美,是唐代诗人。他的诗多写山水田园生活,风格清新自然。这首诗是他在生日时所作,表现了他豁达、豪迈的性格。 “罢盥卢奴酒自斟
鸡鸣一何悲,众生不同晓。 谁能脱悲欢,鞭心悔不早。 卓哉宝应翁,天眼夜常瞭。 不乐长安居,徒步仁饿殍。 呼我与之俱,穿鼻嗟服皂。 予季涉忧患,同行赖挈保。 注释: 1. 鸡鸣一何悲 - 清晨的鸡啼声是如此悲伤。这里的“一何”是副词,表示程度深,语气强烈。 2. 众生不同晓 - 众生(这里指所有活着的人)都不相同,无法在同一时间醒来。 3. 谁能脱悲欢 - 谁能摆脱或超越悲哀和欢乐
注释:在焦山的楼中,我魂牵梦萦地依恋着那夕阳的余晖,但前生的因缘和习气是还是不是,我无法判断。横卧在沧海之中,我深深地沉湎于忧患之中,一旦离开名山,我就再也不会回到这里了。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焦山的深厚感情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忧虑和无奈。诗人在焦山的楼中,魂牵梦萦地依恋着夕阳的余晖,但前生的因缘和习气是还是不是,他无法判断。横卧在沧海之中,他深深地沉湎于忧患之中,一旦离开名山
【注释】 焦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夷叔,即陶渊明。九陌,指京都的街道。看山宿诺,宿诺是地名,在今安徽宣城北。重来:第二次来到。作记人,写游记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陶渊明晚年隐居时所作。首句点出诗人闲游焦山的情景;次句写因看山而宿于诺。三四句写旧梦重圆,但梦中的欢乐已不复存在了。五六句写自己对往事的回忆和感慨。“凄绝”二字概括了全诗的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商隐,他的作品风格以含蓄、深沉著称。这首诗是他在海棠木瓜节上,师自西陵归持赠给他的一首送别诗,表达了他对友人深厚的感情和美好的祝愿。 以下是这首诗逐句释义: 芳馨入握自移时,谁报琼琚绝妙辞。 “芳馨入握”形容海棠花香气扑鼻,让人陶醉。“自移时”则表示海棠花的香气似乎能停留很长时间,不散去。“谁报琼琚绝妙辞”则是说有谁能够像赠送美玉一样
诗句释义: 1. 蹀躞三挝意未平 踱步三次,心中不平。"蹀躞"指缓慢而有序的步行。 2. 凉宵顾曲每同行 "凉宵"可能是指清冷的夜晚,"曲"在这里可能是指音乐或舞蹈。"每"表示经常。 3. 相思只在歌声里 相思之情只存在于歌声之中。 4. 解事今谁青兕生 "解事"可以理解为懂得世事,"青兕"可能是某种神兽或象征力量和智慧的存在。 译文: 踱步三次,心中仍然不能平静,
苏堪六十岁生日 其三 诐辞知蔽遁知穷,末世逃禅等捉风。 得正由来出生死,先生密语在檀弓。 注释: 诐辞(pì cí):偏激的言辞。 知蔽:知道被蒙蔽。 遁知:躲避知识。 穷:穷尽。 末世:指衰败的时代。 逃禅:逃避佛教。这里用“逃禅”比喻逃避现实。 等捉风:像捕捉风一样难以捉摸。 得正:得到正确的道理。 由来:从来。 先生:指孔子。 密语:隐秘的话语。 檀弓:古代的一种乐器
题梅道人画松 昔我病中展此画,捕逐真气归羸形。 诗的开头是作者回忆自己生病期间看到这副画时的情景。"昔我病中展此画",说明这幅画作是作者在生病期间看到的。接着,"捕逐真气归羸形",描绘了作者在观画时,仿佛捕捉到了画中的真气,将自己的身体虚弱的状态也一并带回了。这里的"羸形",指的是作者的身体虚弱状态。 画师精神贯千载,意想至人无穷龄。 接下来描述了画师的精神风貌。"画师精神贯千载"
苏堪六十岁生日,其八。 谈艺论兵两不穷,掀髯曾起抱冰翁。 何时更上南楼醉,历历晴川落酒中。 注释:苏堪(1426-1493),字子美,号西樵,明代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他是明朝中期著名文学家杨慎的学生,也是杨慎的好友。他擅长诗词,尤长于歌行和乐府诗。他的作品风格豪迈洒脱,富有个性,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谈艺论兵两不穷,掀髯曾起抱冰翁。 译文:谈论艺术与军事两不穷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