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曾寿
【解析】 本首诗写于诗人罢官归家后,他以退隐为乐,但内心的郁闷却难以排遣。在一次登高望远时,他与友人同游焦山,登上了松寥阁。诗人在登高过程中,心情烦乱,愁绪难解,借酒消愁,结果更加烦躁。“秋色入高楼”一句,点出登临的时间和地点,并引出下文对登高望远所见景物的描写。“高地寒潮回午梦”,从字面上看,是说高地上的寒潮似乎把午梦带回来;其实不然,诗人是说高地上的寒潮使久积心头的烦恼得以解脱
【诗句释义】 幽居之地哪能得到瀼西的东,身世飘浮如同长年游弋在羿彀之中。 故乡已惊朝士尽,胜情还与昔贤同。 多文玄豹难藏雾,违性爰居且避风。 待与何人话畴昔,逍遥傥遇霸城翁。 【译文】 我隐居的地方怎么得到瀼西的东,人生就像长年在射箭场中游弋一样。 故乡已经让朝廷的官员都感到惊讶,我的才华和情趣也和从前的人一样。 我有丰富的文采但很难隐藏自己,违背本性却选择像燕子般躲避风风雨雨。
【注释】 菊:这里指菊花。 同倾:一起举杯劝酒。 相依:相互依靠。 甲子:天干纪年的第一个字,这里指年份。 不觉:不知不觉。 春王:春天的主宰。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除夕夜与友共饮,即兴吟咏菊花之作。全诗语言朴实,意境优美。 首句“秋菊真佳士”,诗人开篇便以“秋菊”点题,并以“真佳士”赞其高洁、坚韧的品质,为下文的描写作铺垫。 次句“同倾饯岁觞”,诗人与友人一同举起酒杯,共度佳节
注释: 绕佛痕三匝,弥天恨一丝。炷残身不去,痴绝九峰师。 绕佛的三道痕迹被香烟缭绕着,弥漫在天空; 然而心中的仇恨之火却一点也没有熄灭。 燃尽的香柱还留有余烬,但我仍无法离去,因为我心中充满了痴迷之情。 痴情到了极点,竟然达到了连九峰山的师父都无法理解的程度。 赏析: 首句"绕佛痕三匝",描绘了一幅虔诚的焚香场景图,香烟缭绕,仿佛在为佛陀祈福。"弥天恨一丝" 则表达了诗人心中深深的怨恨
注释: 温公有至言,茶新墨惟旧。半笏能返魂,隐几梦元祐。 温公指的是宋代的宰相司马光,他的言辞很有至理。这里的“至言”就是高深的道理、正确的意见。 茶新墨惟旧,半笏能返魂,隐几梦元祐。 茶新墨惟旧,指的是茶虽然新鲜,但是墨却很陈旧。这是说,尽管茶很好喝,但是墨已经用了很多年了,没有新鲜感了。 半笏能返魂,指的是半块玉佩(笏)能够使人复活(返魂)。这里的“返魂”是比喻,意思是能够让人恢复生机和活力
注释:客枕在湖边,仿佛还在做着梦,风吹动船帆,橹声似乎被风咽住。这些平常经过的事,都好像前生经历一样。 赏析:这首诗以“客枕”为题,描绘了诗人在湖畔度过的一夜。首句"客枕萦湖梦",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湖边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在湖边度过的一夜充满了梦幻般的感受。次句"风扉咽橹声",描绘了夜晚湖面上的宁静景象,风轻轻地吹动着船帆,船橹的声音似乎被风咽住,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
我们需要逐句解读这首诗。 1. 江湖屈落刘莘老:江湖屈落刘莘老,意味着诗人在江湖中遭遇挫折或困境(屈落),而刘莘老则指代了一位年长的友人,可能是他的老朋友。 2. 风雪微茫岁又阑:风雪微茫岁又阑,描述的是冬天的景象,风雪交加,岁月流逝,暗示着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3. 寄字尽随秋雁没:寄字尽随秋雁没,意味着所有的书信都随着秋天的南飞大雁而消失了,表达了诗人与外界联系的断绝。
【注释】 深谈:长时间地谈话。沉思:深思,思索。下榻:指投宿。兴酣:意气豪迈。子猷:晋王献之小名。 【赏析】 此诗首联点明题旨,次联写与主人的交谈,第三联写对主人的敬慕,末联写重访时的感慨。 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周竺君的。竺君,即竺文显,字子猷,会稽山阴人,东晋书法家、文学家,曾任吴兴太守。诗人久仰他的大名,此次来绍兴,特地拜访他。诗人在周竺君的小斋前留有诗句“清樽聊共饮,永昼话忘疲”
【注释】 周左:即周邦彦,字美成。 秋社:秋季祭祀的社祭。 鄂渚:指湖北鄂县一带,这里借指友人居所。 青琐旧朝班:指旧时在朝廷做官的资格和身份。 南能北秀天难并:南方能写,北方也能写,但天分难比。 京洛江湖意等闲:京城洛阳、江湖,意气风发。 料理诗篇:整理自己的诗词作品。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友人念衣的赠言和怀念之辞。开头二句点明赠送念衣的原因。“黄州新句法”,说明念衣现在写的诗是新近的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辛弃疾在一次宴席上所作,其大意为: 1. 睡起未妨花事晚,芳春将去一嫣然。 - 睡起来并不妨碍欣赏牡丹的美景,春天即将过去,牡丹花却依然盛开,仿佛在微笑着迎接即将离去的春天。 2. 笑看词客过千辈,不忏风情又此筵。 - 看着许多才子佳人经过此地(枣花寺看牡丹),我却没有感到遗憾或不快。因为我已经习惯了这种场合的氛围,知道这里有许多才华横溢的人,他们在这里聚会,享受着美好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