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
注释: 1. 孤舟湖口一名僧:孤舟,指的是小船。湖口,指在湖畔。一名僧,指的是和尚。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湖畔的一座小船上,有一个名叫僧人的人。 2. 咫尺乡山识未曾:咫尺,形容距离很近。乡山,指的是故乡的山。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湖口的小船上,一个名叫僧人的人,对家乡的山已经认识很久了,却从来没有亲自去过。 3. 今去峨眉同览胜:今,表示现在。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省峨眉山市。览胜,是参观名胜的意思
【注释】: 郭:城。 凉风:微风。 抱清:抱着清凉,指山中的凉爽。清,清凉。 相迎:好像在欢迎我似的。 宁知:岂知,难道知道。 待召:等候召见。 瀛客:瀛洲之客,传说中居住在瀛洲的神仙。这里借指仙人或道人。 看云听水:观赏山中的云彩,聆听流水的声音。 【赏析】: 此诗描写游峨眉山途中所遇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首句“出郭凉风入抱清”,描绘了诗人走出城外
游峨眉山纪行 其五 客久贤王两赐衣,不知春到巳春归。 清朝试出都门看,留得残红一片飞。 注释:在峨眉山上的旅途中,我被赐予了两件珍贵的衣服(这可能象征着皇帝的恩典或特殊的接待)。然而,当春天已经过去,我却依然感觉不到春天的气息(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迁)。当我走出清朝的都门,看到外面的世界,只留下了一片凋零的红花(象征着美好事物的短暂和生命的脆弱)。 赏析
【注释】 游峨眉山纪行:即《游峨嵋山题大佛寺》诗。峨眉山,在今四川峨嵋县,为五岳之一。纪行:记录游览的经历。其六:指第六首,是一首写景的七绝诗。胜游新得意:意为游览峨眉山,心情愉悦,感到非常高兴。片云:一片云。相引入:引导进入。岷峨,指峨眉山。 【赏析】 “山头月出天初露”一句,写夜幕降临,月出山头,天空渐露曙光的景象。“江面风生水欲波”,写江中水面上的波浪,因风生而欲作波动。这两句
【赏析】 峨眉山在今四川省乐山市,为我国著名的佛教名山之一。王怜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字。此诗是王之涣游峨眉后有感而作的五言律诗。首二句写自己被贬谪到峨眉山,但并不因此自暴自弃,反而以苦为乐。“只恐同袍不相识”,意即担心那些和自己一样遭受贬谪的人不认识我这位才子。末两句写自己在山上遇见一位僧人,向他问路,他误认自己是礼佛的人,就带他到峨眉山中,让他游览。这两句写出诗人的豁达胸襟和乐观精神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概括出答案要点。本题题干明确指出“逐句释义”,要求考生对全诗的每句话进行逐一解释。第一句中,“一鹤相随”意为“一只鹤相伴”;第二句中,“复一瓢”意为“又一个瓢”;第三句中,“山巅水澨足逍遥”意为“在高山之巅,江边水畔都足够逍遥自在”;第四句中
【注释】 游峨眉山纪行 其一:游历峨眉山。 西蜀云山处处奇,最奇人在峨眉。 想应踏遍千崖月,露滴松梢鹤梦时。 译文: 西边的四川云山到处都奇特,最奇特的人就在峨眉山。 想应该踏遍千岩的月光,露水滴在松梢上,好像有白鹤在梦里。 赏析: 峨眉山位于中国四川省,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和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之一。此诗通过赞美峨眉山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景观,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喜爱之情
无题其二 山南桃李竞春光,食实年年在异乡。 应被旁人暗相笑,闲官那得许多忙。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春天里思念远方的爱人,却因种种原因无法相见的痛苦情感。诗中的“山南桃李”象征着她所在的繁华之地,而“异乡”则表明她与爱人分隔两地,无法团聚。“食实年年在异乡”表达了她每年都要忍受相思之苦的事实。最后一句“闲官那得许多忙”,可能暗示了她的丈夫是一个不忙碌的人,无法为她提供更多的关心和支持
【注释】形:形体。槁(gǎo)木:树木干枯了,比喻人憔悴无精打采的样子。荣枯泯:荣枯泯灭,指人的形体衰老。心似虚舟:心像浮在水上的空船,比喻心境飘泊不定。底事:什么缘故。不奈:不能忍受。怀德慕贤王:怀念恩德,仰慕有贤德的人。 【赏析】诗人以“形”与“心”为经线,“荣枯”、“去住”为纬线,编织出一幅人生哲理图画。首句写形体,次句表心境,第三句写因何而别情不耐,末句说思念恩德、仰慕贤王的原因
注释:远离京城,思念家乡,两系之情难以割舍。君王的恩情深厚,屡次挽留我留下。想要知道离开朝廷迟迟不回去的原因,只走了三天的路却花了一整天的时间。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以及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他既想为国家尽忠,又不愿违背自己的心意,这种矛盾的心情在他的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同时,他也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于家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于离别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