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
【注释】 新制:新的制度。蒲鞭:用蒲草制成的鞭子,这里指刑法。理官:管理案件的官吏。刘宽:汉代名吏,为人刚直不阿,执法严明。示辱:表示羞辱,以示警戒。 【赏析】 此诗为谢蜀王所赐十首之一,是作者对蜀王赏赐的一种感谢。诗人以“好生”二字为全诗的中心意旨。 “新制蒲鞭赐理官”,这是第一句,写蜀王给理官的刑罚。 “丁宁用法效刘宽”,这是第二句,写蜀王告诫理官要像汉代的刘宽那样公正严明地执行法律。
注释:伯兄在海上思念我相见,幼子山南怀念我的别离。 两地关心无法归去,夜晚观看天河站立了很长时间。 赏析:此诗是一首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的诗歌。首句“伯兄海上思相见”,表达了诗人对伯兄深深的思念之情,他渴望在海上与伯兄相见。接着第二句“幼子山南忆别离”,表达了诗人对幼子的深深思念之情,他怀念幼子在山南的分离之苦。最后两句“两地关心归未得,夜看云汉立多时”,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牵挂和担忧
【注释】 道术:这里指道教的学说和法术。 衰微:衰退,不兴盛。几百年:形容时间很长。 陋儒无力愧皇天:指那些浅薄无知的儒生无法担当重任,惭愧于自己不能为天子分忧。 位是真王贵:指的是皇帝的地位是真正的王贵。 须使心承往圣贤:意思是要使自己的心去接受历代圣贤的智慧和教诲,以提升自身。 【赏析】 《谢蜀王赐果十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组诗。该诗作于元和四年(809),当时作者在成都
【解析】 此诗首句写宫臣们传教造了安车,第二句写驾出金门赐给旧儒。三、四句写藩国政由亲老优免,唯读帝王书入朝。 【答案】 宫臣传教造安车, 驾出金门赐旧儒。 优老免亲藩国政, 入朝唯读帝王书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以及炼字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阅读诗作,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中的关键信息点来分析。 题干要求“格式: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这是一道考核综合阅读理解能力的试题,侧重于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答题时注意仔细审清题目要求。此题中,“病身趋召历千山”意思是:我身体不适却奉命出使(朝廷)
谢蜀王赐果十首 其四 无才惭曳殿门裾,珍味频尝玉馔馀。 解道侧生风味好,惜非梁苑马相如。 注释: 1. 无才惭曳殿门裾:没有才能,惭愧地拖着殿门的衣襟。曳,拖;裾,衣襟。 2. 珍味频尝玉馔馀:经常品尝珍贵的美食和佳肴。珍味,美味的食物;玉馔,精美的饮食。馀,剩余。 3. 解道侧生风味好:能够欣赏到这些食物独特的风味。解,懂得;侧生,特指;风味,这里是指食物的味道或风格。 4.
谢蜀王赐果十首 其八利欲颓波挽不回,几人沉溺坏灵台。 要明圣道无穷意,须仗贤王不世才。 注释:利欲是诱惑、欲望,颓波就是颓废的波涛,挽不回意思是不能拉回。要明白圣人的道是无穷无尽的,需要依靠贤明的君主(不世之才)来完成。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厌恶和追求真理的执着。他看到许多人被利欲所迷惑,沉溺其中,无法自拔。他想要明白圣人之道是无穷无尽的,需要依靠贤明的君主来完成
【注释】 “九重”:指天子。 “恤民劳”:体恤百姓的劳苦。 “锡贡”:赐给进献之物,即贡品。 “深思”:深思熟虑。 “道路遥”:道路遥远。 “奇珍”:珍异的食物。 “胜前朝”:胜过前朝。 【赏析】 《谢蜀王赐果十首》是唐代诗人李洞所作的组诗作品。这组诗共十首,其中第五首写于唐僖宗光启三年(887),李洞任荆南节度使时,他因得罪权臣而被迫离开荆南,途中遇蜀王赐给他一些果品,他写了这首诗表达感激之情
注释:园官们非常喜爱这果树,因为一棵树上结出的果实比黄金还要珍贵。味道美味,就知道可以食用,应该想到要精心培植和努力工作,才能收获丰硕的果实。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园官对果树栽培的重视和热爱。他们不仅珍惜每一棵树上结出的果实,而且深知要使果树生长茁壮,必须付出辛勤的努力。诗中用“一树生成一树心”来形容果树之间的亲密关系,也暗示了园官们对待果树如同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整首诗简洁明快,寓意深刻
【注释】 谢蜀王:谢恩。 丹荔:荔枝,一种水果。 翠篚(fěi):盛放物品的黑色丝织品。 玉案:皇帝坐席的上边,比喻朝廷。 【赏析】 这首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当时作者任左拾遗,诗人在《新乐府》中曾提到“献荔枝”事,可见此诗与此事有关:唐宪宗时,岭南节度使李勉以荔枝进贡朝廷,因路途遥远,运到京城时已经过夏,难以久存,于是命人将荔枝放在竹笼里,上面覆盖以青纱,用彩线缝住口子,然后送到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