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
【解析】 “尚食”一指宫廷中供膳食的内侍,二泛指厨师。 【答案】 注释: 尚食:指宫中为帝王进膳的御膳房主管。回:这里作“馈”解释。金壶仙酝:指美酒佳酿。仙酝:神仙酿制的美酒。不曾:未曾。浑:全,都。君王:指唐玄宗。嗜道:喜好神仙之道。浑忘味:全然忘却了滋味。何劳:何必。远贡:从远方送来。 赏析: 诗写唐玄宗对饮食珍馐并不重视的荒政,而对道教长生不老之道却十分热衷。此诗前两句说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仔细对照原诗,一一作出判断取舍。本题要求学生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抓住诗句中关键字词的含义和表达的感情进行分析作答。“却笑”是说玄宗皇帝的恩德不广;“祗将”意为只有,指只有美味才能使深宫里的嫔妃高兴。“味”即美食,这里指荔枝。从这一句可以看出,玄宗皇帝的恩德不广泛,只让荔枝这种美味进入深宫
【注释】: 税薄刑清见盛时,民安田里俗熙熙。 欲求上古无为治,仁孝君王自足师。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诗中描述了唐朝盛世的景象,歌颂了统治者的仁爱之政。 首句“税薄刑清见盛时”,描述了唐朝盛世时的税收少、刑罚轻的特点。税收少意味着百姓的生活更加宽裕,刑罚轻则意味着社会的安定和和谐。 第二句“民安田里俗熙熙”,进一步描绘了唐朝社会的美好景象
注释翻译: 去年开仓赈济饿夫,今年又下令活命无辜。 东平侯胡乱说能行善,不知当时真有此事否。 赏析: 这首诗主要描绘的是东平侯在饥荒时的表现。去岁开仓赈济饥饿的百姓,今年又下令救活无辜之人,可以看出他在面临困难时能够挺身而出,做出贡献。然而,他所说的能为善的事情是否真的是如此呢?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从他的行动来看,他确实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例如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文学家、诗人王建。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情感。 一、诗句注释: 1. 农事艰难古所怜:“农事”指的是农业劳作,“艰难”表示辛苦且不易,“古所怜”则指自古以来人们都同情农民的辛勤付出和生活的艰辛。 2. 一生几度遇丰年:此句表达了农民一生中很少遇到连续几年丰收的情况。 3. 若非圣世轻租税:如果不是在圣明的时代(指政府对农民征收税赋较轻)
侍世子奉献蜀王十首 其八 君王待士古来无,令德高名满八区。 济美喜看贤世子,已能端拱礼诸儒。 注释: 君王待士古来无,令德高名满八区:在古代君王对待士人是没有的,但是有德行高名的人却遍布全国。 济美喜看贤世子,已能端拱礼诸儒:看到贤能的世子很高兴,已经能够在礼仪中尊敬所有的儒生了。 济美:即“嘉”的意思,意为赞许、喜悦。 贤世子:即“圣明的太子”或“贤明的太子”。 已能端拱礼诸儒
【注释】 侍世子:供奉太子。奉献蜀王:指献给蜀主(王建)的献诗,共十首。《全唐诗》中收其五。 金匙磲碗:珍贵的玉器。 绛纱笼:红色丝织品做的笼子。 豳风:即《国风》,是《诗经》十五个地区中的周风,这里借指当地的风俗民情。七月:指农历六月,夏秋之交。稼穑:泛指农作物的生产与收获,农耕之事。 【赏析】 这首诗是献给蜀王的献诗之一,表达了作者对蜀地风俗民情的赞美,以及对于农业的重视和关心。
【注释】 九经:《礼记》中《王制》、《月令》、《明堂位》等篇,共九篇,合称《王制》,是古代关于政治、经济、礼乐制度的重要文献。这里泛指治理国家的根本法则。辩佞:鉴别奸佞小人。驽(nú)异骥:驽马不同骏马,喻指贤人与庸碌之人的区别。任贤莫指玉为珉:任用贤能的君主不能因小瑕而否定全璧。 【赏析】 此诗首二句总括治国要务,指出修身是治国的根本,只有自身端正了,才能识别出谁是真正的贤人。三
注释: 祖训昭昭日月新,由来治国本天伦。 令名要使传千载,仁政须教及万民。 译文: 祖训昭昭日月新,由来治国本天伦。 令名要使传千载,仁政须教及万民。 赏析: 此诗是杜甫对侍奉世子的献诗之一,其内容主要是表达他对治理国家的看法和主张。诗的第一句“祖训昭昭日月新”,表达了他对古代先祖智慧的赞美,认为他们的教诲如同日月般光明照人。第二句“由来治国本天伦”,则是他对于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的看法
注释如下: - 炫日辉霞锦价高:指这种锦绣的光泽艳丽,价格很高。 - 制成称体小龙袍:制作出来的龙袍适合穿着。 - 试看黼黻文章美:试着看看绣在龙袍上的花纹图案(黼和黻)多么漂亮。 - 须念蚕桑杼轴劳:必须考虑到养蚕缫丝纺布织造这些劳动的艰辛。 赏析: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且富有象征意义的龙袍画面。第一句“炫日辉霞锦价高”通过“炫日辉霞”形容锦绣的光泽,“锦价高”则指出它高昂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