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
翻译: 天刚蒙蒙亮就起床去问候寝衣,每三天一次朝见天子。自古以来世子能尽孝道,惟有周文王的品德可以学习。 注释: 昧爽:清晨。 求问寝衣:指问寝时询问衣服是否已穿好。 三朝:指每三天一次朝见天子。 古来:自古以来。 世子:太子。《礼记·檀弓下》:“君子之丧,既虞而请事,虞用牲,主人筵几于堂,设享馔,有司帅以巫祝,降立于户西,告于祖庙。” 能敦孝:能尽孝道。 惟:只。 文王:周文王,姓姬名昌
诗句释义及赏析 志是子渊方是广,才如曾点始为狂 释义: 立志要像孔子那样广博,才能如同曾参和冉求那样超然物外。 自惭末学何为者,孤负恩言鬓欲苍 释义: 自我反省,觉得自己的学识不足以担当重任,辜负了蜀王的期望,以至于发鬓渐白。 注释 - 志是子渊方是广:志向应当如孔子那样博大精深(子渊,指孔子)。 - 才如曾点始为狂:才能应如曾参、冉求般超然洒脱(曾点,指曾参和冉求)。 - 末学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次韵谢蜀王六首》中的第六首,全诗如下: 德胜东平弟与兄,共夸乐国似蓬瀛。 近闻传令安黎庶,欢动山南十万兵。 注释:德胜东平弟与兄,指的是苏辙和苏轼兄弟二人。他们共同赞美国家如同蓬莱仙岛般美好。 近闻传令安黎庶,欢动山南十万兵。 最近听说朝廷传来命令,安定了百姓的生活,使得山南地区的军队也变得欢快起来。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安定和人民幸福的赞美之情
【注释】 侍世子奉献蜀王十首 其一:献诗给太子,以赞其德业。 贤君德业本天成:贤明的君主的德行事业是天赋而成的,无须修饰,也无须刻意去追求。 犹待修心道益明:还须努力修养自己的内心,使其更加明亮,才能使天下太平。 喜见储王亲笔砚:看到太子亲自用笔蘸墨写字,这让人感到高兴。 更须讲学近儒臣:还需要学习儒家的思想,亲近儒士,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天下苍生谋福。 【赏析】 这首诗赞美了一位贤明的君主
幸瞻天下难逢德,又读人间未见书。 魂梦何尝违禁闼,深恩安敢忘巾车。 注释: 1. 幸瞻天下难逢德:有幸看到世间难得的美德。 2. 又读人间未见书:又读到一些书中未曾记载的奇书。 3. 魂梦何尝违禁闼:梦中也没有违背过宫中的规矩。 4. 深恩安敢忘巾车:《诗经·大雅·既醉》有“不敢忘初”之句,这里用来表达对蜀王深厚恩情的感激之情。 赏析: 方孝孺是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
注释:全德已经看承道统,雄才又重新领导诗坛。想要知道圣敬之心永不停止,就要注意参前与倚衡。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对友人蜀王的赞誉和勉励。第一句“全德巳看承道统”,是对友人的德行的评价,称赞他已经看承了道统,也就是继承了儒家道统,成为道统的继承者。第二句“雄才更复主诗盟”,则是称赞他不仅有高尚的品德,还有雄才大略,能够领导诗歌创作的方向。第三句“欲知圣敬心无息”,则是说想要知道他的内心世界
德尊待士真忘势,位下忧民每悔狂。 明日岷峨应渐远,莫云回首看青苍。 注释:德尊待士真忘势,指的是以德为尊,对待下属如同对待自己的儿子一般,忘记了他们的地位高低。位下忧民每悔狂,意思是说虽然你地位低下,但是你仍然忧心忡忡,担心百姓受苦,这种忧民之心让人感到你的悔恨和自责。明日岷峨应渐远,指的可能是蜀王的官职会逐渐提升,就像远处的岷山和峨眉山一样,渐渐变得遥不可及。莫云回首看青苍
【注释】 奉试:指应试。芝兰:比喻贤才。 甘露:比喻恩泽。 董仲舒:西汉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以天人感应思想闻名,主张“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 腐儒:迂腐的读书人。 千载后:千百年后。 却:反而、竟然。圣主:指汉武帝刘彻。 【赏析】 《奉试灵芝甘露颂》是东汉时期经学家董仲舒所作一首颂诗。此诗首句写汉王朝要振兴国家,需要有治国安邦之策,接着写汉朝的文臣武将们为国建功立业,最后点题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词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能够对诗词中的内容有所了解,并能够从诗中获取信息,同时要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第一句“柳影波光锁院深”的意思是:庭院深处,杨柳的倒影和波光交相辉映,仿佛将院子深深地锁住了。第二句“一尘不到市声沉”的意思是:连一丝尘土都没有,听不到城市的嘈杂喧嚣声,显得格外宁静。第三句“多情惟有双灵鹊”的意思是:只有那双双喜鹊最富有情意
【注释】: 试院偶题 其二:科举考试的考场。宾兴法:汉代的一种取士制度,即举荐贤能之士。冀北群:冀州北部地区。冀州的北部是边远的地区,所以叫冀北群。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所作的《后村诗话》卷三所收录的一首七言律诗。 第一句“三代宾兴法尚存”。宾兴,是周代的一种选士之法,即由国君亲自主持的乡里之选。刘克庄认为“宾兴”之法在汉代仍被实行,只是由于时世变迁,其内容已与古代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