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事艰难古所怜,一生几度遇丰年。
若非圣世轻租税,逐末何人肯力田。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文学家、诗人王建。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情感。
一、诗句注释:
- 农事艰难古所怜:“农事”指的是农业劳作,“艰难”表示辛苦且不易,“古所怜”则指自古以来人们都同情农民的辛勤付出和生活的艰辛。
- 一生几度遇丰年:此句表达了农民一生中很少遇到连续几年丰收的情况。
- 若非圣世轻租税:如果不是在圣明的时代(指政府对农民征收税赋较轻),那么农民们就不会愿意去耕种土地了。
- 逐末何人肯力田:如果不是为了生存,谁会愿意去辛勤劳动呢?这里的“末”是指追求物质享受的生活方式,而“逐末”则意味着为了这些利益而忙碌。
二、译文:
在古代,农民的生活是艰难的,因为他们一生可能只有几个丰收年。如果不是在圣明的时代,减轻农民的税收负担,谁还会去努力耕耘土地呢?
三、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农民的辛酸和不公。在古代社会,农民的生活充满了艰辛和不确定性,他们一生可能只经历过一两次丰收的喜悦。这种艰苦的生活条件使得他们更加珍惜每一粒粮食,更加努力地工作。然而,由于税收负担沉重,许多农民无法承担起这份责任,导致他们不得不放弃农耕,转而追求其他生活来源。
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批评和对农民的同情。他呼吁政府减轻农民的税收负担,让他们能够安心从事农业生产,过上安定的生活。同时,他也提醒人们要珍惜每一粒粮食,尊重农民的辛勤付出,共同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深沉,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它不仅是对农民苦难生活的深刻揭示,也是对整个社会不公现象的有力抨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