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一声动我愁,二声伤我虑。
三声思逐白云飞,四声梦绕荆花树。
五声落月照疏棂,想见当年弄机杼。
六声泣血溅花枝,恐污阶前兰茁紫。
七八九声不忍闻,起坐无言泪如雨。
忆昔在家未远游,每听鹃声无点愁。
今日身在金陵上,始信鹃声能白头。

【解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六句为第一段,后两句为第二段。首句“不如归去”是全诗的题旨,表达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次句点明鹃啼之音,三、四句以杜鹃声的高低来写其声调之哀婉,五、六句用落月、梦绕等比喻手法,将杜鹃的叫声与织女捣药的情景相比拟,写出了杜鹃声的哀愁;最后两句写诗人听鹃声所感,以泣血溅花枝的想象,抒发了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答案】

这首诗是作者于唐乾元二年(759)春天在江宁(今南京)时所作。诗的前六句写自己听到鹃啼声后的感受,后两句写听到鹃啼声时联想到的往事。全诗以“闻鹃”为题,以杜鹃啼鸣声的高低变化为线索,表现了诗人因听到杜鹃声而引起的悲苦心情。

译文:

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一声杜鹃啼叫触动我满腹愁绪。

二声杜鹃啼叫伤我思绪萦回。

三声杜鹃啼叫思逐白云飞,

四声杜鹃啼叫梦绕荆花树。

五声杜鹃啼叫落月照疏棂(yíng,窗格),

想见当年弄机杼的女子。

六声杜鹃啼叫泪如雨下,恐污阶前兰茁紫。

七八九声不忍听闻,起坐无言泪如雨。

忆昔在家未远游,每听鹃声无点愁。

今日身在金陵上,始信鹃声能白头。

赏析:

诗题中的“归”字,既是实指,又是虚指。实指是指作者当时身处乱世,不得不四处漂泊,不能回家。虚指是说,作者此时虽身在他乡,但内心深处却时时刻刻想着家乡,盼望着早日结束战乱,回归故里。因此,“不如归去,不如归去”一句,既是实景实境的描绘,又蕴含着作者深沉的思想感情。

首句“不如归去”,是全诗的题旨,表达了作者归心似箭的心情。次句点明鹃啼之音,三、四句以杜鹃声的高低来写其声调之哀婉,五、六句用落月、梦绕等比喻手法,将杜鹃的叫声与织女捣药的情景相比拟,写出了杜鹃声的哀愁。最后两句写诗人听鹃声所感,以泣血溅花枝的想象,抒发了自己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此诗采用比兴手法,以声写情,以景抒情,生动地表现了作者在异乡听到杜鹃声后的感慨和联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