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乘鸾凤骖麒麟,或奏韶夏陈羽籥。
钧天清都足豪俊,讲道论文恣欢谑。
应悲我辈混世尘,俯首颦眉语咿喔。
独念灵攒客西土,明詺未许归故宅。
昔蒙召见欲奏论,造次自疑难感格。
圣君霈泽覃万方,宁使遗骸葬夷貊。
子文无后善人惧,马迁有书心事白。
所忧陋拙忝知己,昭雪孤忠负前诺。
公心岂不望后人,入梦语子意甚确。
子兄文章极醇雅,典国制作名烜赫。
为铭功行播遐迩,可配史传垂简策。
子将继踵绾章绶,便当任此千古托。
如吾自料乏时才,空言骇世徒宏廓。
水北山南结茅宇,弟唱兄酬老耕穫。
著书倘可寓王制,未死尚期明圣学。
与子他年拟见公,公归应化辽东鹤。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東坡所作,全诗如下:

次郑好义纪梦韵
或乘鸾凤骖麒麟,或奏韶夏陈羽籥。
钧天清都足豪俊,讲道论文恣欢谑。
应悲我辈混世尘,俯首颦眉语咿喔。
独念灵攒客西土,明詺未许归故宅。
昔蒙召见欲奏论,造次自疑难感格。
圣君霈泽覃万方,宁使遗骸葬夷貊。
子文无后善人惧,马迁有书心事白。
所忧陋拙忝知己,昭雪孤忠负前诺。
公心岂不望后人,入梦语子意甚确。
子兄文章极醇雅,典国制作名烜赫。
为铭功行播遐迩,可配史传垂简策。
子将继踵绾章绶,便当任此千古托。
如吾自料乏时才,空言骇世徒宏廓。
水北山南结茅宇,弟唱兄酬老耕穫。
著书倘可寓王制,未死尚期明圣学。
与子他年拟见公,公归应化辽东鹤。

解析与注释:

1. “或乘鸾凤骖麒麟” (“或乘鸾凤骖麒麟”,比喻有人像鸾鸟和麒麟一样高贵、优雅)

  • 鸾凤:古代神话中的神鸟,象征高贵。
  • 骖麒麟:指骑在麒麟背上,麒麟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被视为吉祥的象征。

2. “或奏韶夏陈羽籥” (“或奏韶夏陈羽籥”,形容有人能够演奏音乐,展示自己的才华)

  • :古乐名,通常用来描述美好的事物或者和谐的气氛。
  • 羽籥:指乐器,这里泛指音乐。

3. “钧天清都足豪俊,讲道论文恣欢谑” (“钧天清都足豪俊,讲道论文恣欢谑”,形容环境优美,人们可以尽情地讨论学问和理论)

  • 钧天清都:指的是高远清幽的地方,常用以形容理想境界或高雅的环境。
  • 豪俊:形容人的志向和才华出众。
  • 讲道论文:谈论道理和学术。
  • 恣欢谑:尽情地欢笑和开玩笑。

4. “应悲我辈混世尘,俯首颦眉语咿喔” (“应悲我辈混世尘,俯首颦眉语咿喔”,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处于世俗环境中的无奈和悲伤)

  • 混世尘:身处纷扰复杂的世界中。
  • 俯首颦眉:形容愁苦的表情。
  • 语咿喔:说话的声音低沉、模糊不清。

5. “独念灵攒客西土,明詺未许归故宅” (“独念灵攒客西土,明詺未许归故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无法归来的痛苦)

  • 灵攒:这里可能是比喻,表示灵魂或精神集中的地方。
  • 客西土:客居西方的土地,可能是指海外。
  • 明詺:明亮、光明,这里指希望或愿望。
  • 归故宅:回到原来的家园或住所。

6. “昔蒙召见欲奏论,造次自疑难感格” (“昔蒙召见欲奏论,造次自疑难感格”,描述了诗人被皇帝召见并准备提出自己的见解,但因为种种原因感到疑惑和困惑)

  • 昔蒙召见:过去曾被召见。
  • 欲奏论:想要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观点。
  • 造次自疑难感格:在匆忙中感到疑惑,难以表达清楚自己的观点。

7. “圣君霈泽覃万方,宁使遗骸葬夷貊” (“圣君霈泽覃万方,宁使遗骸葬夷貊”,表达了诗人对于君主恩泽广泛、不吝惜施予的赞美之情)

  • 霈泽:恩泽,雨水充沛的意思。
  • 覃万方:恩泽遍布四方。
  • 遗骸葬夷貊:即使死去也要埋葬在遥远的夷族之地。夷貊,指古代中原以外的民族。

8. “子文无后善人惧,马迁有书心事白” (“子文无后善人惧,马迁有书心事白”,批评了那些没有后代的人担心失去善人的担忧,同时赞扬了司马迁的作品)

  • 子文:指春秋时期的子文子,其后代没有留下子孙,所以这里用“无后”来形容这种情况。
  • 善人惧:担心善人会消失。
  • 马迁:指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其著作《史记》记录了许多历史人物和事件,被后世誉为“史家之绝唱”。

9. “所忧陋拙忝知己,昭雪孤忠负前诺” (“所忧陋拙忝知己,昭雪孤忠负前诺”,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感到忧虑,同时也为自己的忠诚和信念感到自豪)

  • 所忧:心中忧虑的事。
  • 陋拙:指才能平庸。
  • 忝知己:愧对知己朋友。
  • 昭雪孤忠负前诺:使自己的忠贞不渝的信念得到昭彰和回报。

10. “公心岂不望后人,入梦语子意甚确” (“公心岂不望后人,入梦语子意甚确”,表达了诗人对后世的期望和对梦中教诲的认同)

  • 公心:指公正之心或高尚之心。
  • 望后人:希望后来的人们能够继承自己的理想和志向。
  • 入梦语子意甚确:通过梦境来传达自己的意愿和教诲,认为这些心意是非常正确的。

11. “子兄文章极醇雅,典国制作名烜赫” (“子兄文章极醇雅,典国制作名烜赫”,赞扬了子兄弟俩的文章和作品的出色和卓越)

  • 极醇雅:非常典雅、纯正。
  • 典国制作:具有国家的风范和制作水平。
  • “名烜赫”:名声大噪或声名显赫。

12. “为铭功行播遐迩,可配史传垂简策” (“为铭功行播遐迩,可配史传垂简策”,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的功绩能够被永久铭记,并与历史上的伟大人物相提并论)

  • 铭功行:记载功绩的行为。
  • 播遐迩:传播到遥远的地方。
  • 配史传:与历史记载相匹配。
  • 垂简策:悬挂简策,即把重要的事迹记录下来,作为历史参考。

13. “子将继踵绾章绶,便当任此千古托” (“子将继踵绾章绶,便当任此千古托”,预言了自己将来的成就和责任)

  • 继踵:连续不断。
  • 绾章绶:系上印章和腰带,象征着官位和权力。
  • 任此千古托:承担起这个千年的使命或责任。

14. “如吾自料乏时才,空言骇世徒宏廓” (“如吾自料乏时才,空言骇世徒宏廓”,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能的自知之明和对言辞影响力的认识)

  • 自料乏时才:认为自己缺少实际才能。
  • 空言骇世:只凭言辞就能震惊世界。
  • 徒宏廓:只是显得宏大而缺乏实质内容。

15. “水北山南结茅宇” (“水北山南结茅宇”,描绘了一个安静隐居的生活场景),与后面的诗句形成对比,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抉择。

  • “结茅宇”:搭建简陋的住所,用以隐居避世。

16. “弟唱兄酬老耕穫” (“弟唱兄酬老耕穫”,描述了与兄弟共同劳作、收获的情景),表现了兄弟之间深厚的情谊。

  • “弟唱兄酬”:弟弟唱和哥哥的回答。
  • “老耕穫”:年老之后依然辛勤耕作。
  • 这里的耕作和收获也隐喻了诗人对于人生经验和成就的追求。

17. “著书倘可寓王制,未死尚期明圣学” (“著书倘可寓王制,未死尚期明圣学”,表达了诗人希望通过写书来阐述王道,即使自己已不在人世,也希望留下智慧给后人学习)。

  • 著书:撰写书籍。
  • 寓王制:阐述治国之道。
  • 未死尚期明圣学:即使已经去世,仍然希望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