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翼高斋,秩秩群经。
推辞绎义,必敬必诚。
持心惟虚,是受是承。
立志惟笃,是毅是弘。
恢廓其量,可吞沧溟。
奋作其勇,若捍都城。
求之勿易,思之勿更。
取之欲博,约之欲精。
圣言何疑,不疑不明。
圣道何正,不正不平。
融会其殊,操植其恒。
朝斯夕斯,期乎有成。
外怯不足,小德微能。
内有若无,盎溢缶盈。
惟仁之居,惟义之贞。
霁月之明,止水之澄。
天君明泰,我纵我横。
道无不得,理无不形。
富贵敝屣,子女酷刑。
难玷污辱,宁过㓗清。
大之天下,小之家庭。
是经是纬,是章是程。
圣读庸行,马牛冠缨。
博览孔殷,书匮是铭。
允矣君子,夜寐夙兴。
惟诚惟勇,有权有衡。
圣训赫临,于几于楹。
圣经是读,圣德是行。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辨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读书斋”:读书斋。斋在封建时代是学者读书的场所。
“翼翼高斋,秩秩群经。推辞绎义,必敬必诚。”:翼翼,高峻的样子;秩秩,有条理的意思。推辞、绎义,即解释、研究;敬、诚,即恭敬、诚实。指读书斋要高耸而庄严,整齐而有序,研究经典时一定要恭敬诚实。
“持心惟虚,是受是承。立志惟笃,是毅是弘。”:持心、立志,即保持谦虚的态度和坚定的意志。
“恢廓其量,可吞沧溟。奋作其勇,若捍都城。求之勿易,思之勿更。”:恢廓其量,意谓心胸开阔,可以容得下沧海一般浩瀚无垠的东西(指知识)。奋作其勇,意谓振作精神,像保卫都城一样去捍卫自己的理想。求之勿易,思之勿更,指追求学问不要急于求成;深思熟虑也不要轻率改变。
“圣言何疑,不疑不明。圣道何正,不正不平。融会其殊,操植其恒。”:圣言,圣人的言论;圣道,正确的道德准则;融会,指融会贯通;操植,培养。指圣人的言论没有疑问的地方,因此就不会有不明白的时候;圣人的道德准则是正确的、正当的,如果违背它就会天下不宁。
“外怯不足,小德微能。内有若无,盎溢缶盈。”:外怯,指对外怯于强权;小德,指德行小;盎溢缶盈,指内心充实如盛满酒的瓦罐。指人如果对外怯于强权就是德行小。内心充实如盛满酒的瓦罐。
“惟仁之居,惟义之贞。霁月之明,止水之澄。”:惟仁之居,指只有仁者才能居处;惟义之贞,指只有正义之士才能坚守节操。霁月之明,是指晴朗的月光;止水之澄,是指清澈的水。指只有仁慈的人才能居处,只有正义之士才能坚守节操。
“天君明泰,我纵我横。道无不得,理无不形。”:天君,指天地之心;纵、横,指纵横驰骋。指天地的法则无所不能得到,万物的道理也无所不体现。
“富贵敝屣,子女酷刑。难玷污辱,宁过㓗清。”:富贵,指富贵人家;敝屣,指破鞋。指把富贵看得轻贱,把儿女看得珍贵。指很难被玷污侮辱,宁愿过清苦的生活,也不去做那些污辱别人的事。
“大之天下,小之家庭。是经是纬,是章是程。”:大之,指大的方面;小之,指小的方面;经、纬、章、程,指经书、纬书、篇章和程式。指大的方面是经书、纬书、篇章和程式,小的方面也是经书、纬书、篇章和程式。
“圣读庸行,马牛冠缨。”:圣读,指圣人读书;庸行,指一般人的行为;马牛,古代用马驾车和牛拉犁,这里代指耕田种地;冠缨,戴帽子的帽缨。意谓圣人读书学习是为了了解普通百姓的行为,就像马牛戴上了帽子上的缨子一样。
【赏析】:这是一首劝学诗。全诗以“读书斋”为线索,从斋中景写到斋中人,由内及外,层层推进。诗人通过对斋中景象的描述,抒发了自己求学上进的志向和决心,表达了自己对学问的热爱和对真理的追求,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的思想。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现了作者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博大的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