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西望是辰州,两境中分五置邮。
征旆影随红树没,断桥水带夕阳流。
关山迢递孤臣路,风物凄凉满地秋。
半世飘零竟何事,独骑瘦马重回头。
【注释】
桃源:地名,今属湖南沅陵。辰州:古州名。
两境:指湘水东西两岸。五置邮:指辰州西的溆浦、黔阳、靖县、武冈、新化等地设有邮亭。
征旆(pèi):出征时所张挂的旗。红树:指山间红枫林,这里代指桃花源。没:消失。
断桥水带夕阳流:意思是残阳斜照下,流水悠悠地流淌在被太阳染成红色的小石桥上。
关山:指险要的高山。迢递:遥远曲折。
风物:山川景物。
半世飘零:一生漂泊不定。竟何事:究竟为什么。独骑瘦马重回头:独自一人骑着瘦弱的马又回到了桃花源。
赏析:
《桃源道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七绝。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由东都回京途中经过桃花源时的所见所感。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最后两句点出主题。全诗情景交融,意境优美,耐人寻味。
首句中的“望”字,既表明了作者的心境,也交代了诗人的行程。他离开繁华的京城,踏上归途,心情是复杂的。然而,当他站在桃源的入口处,看到那美丽的景色,他的心境顿时开朗起来。
第二句中的“分”字,表现了桃源和东都之间的地理关系。在这里,“分”字不仅仅是一个名词或动词,更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词。它暗示了桃源与东都之间的不同,同时也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第三句中的“影随”,形象地描绘了诗人进入桃源后的所见所感。这里的“随”字有多重含义,既有跟随、随行的意思,也有随着、随着时间流逝的意思。而“红树”则是指桃花源中的桃花林,它们在夕阳下显得格外美丽动人。
第四句中的“断桥水带夕阳流”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看到的美景。这里的“断桥”是指一座古老的石桥,它横跨在溪流之上,与周围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而“夕阳流”则是对这一景象的高度概括,它让人联想到夕阳下的流水,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
第五句中的“关山迢递孤臣路”则揭示了诗人心中的苦闷之情。这里的“关山”指的是遥远的高山或险峻的道路,而“孤臣路”则是指一个人孤独地行走在这样一条道路上。这表达了诗人对仕途坎坷、前途未卜的无奈和忧虑。
第六句中的“风物凄凉满地秋”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看到的环境。这里的“风物凄凉”是指大自然的萧瑟之美,而“满地秋”则强调了这种美感的普遍性和普遍性。这让人联想到秋天的落叶纷飞、草木凋零的景象,给人一种悲凉的感觉。
第七句中的“半世飘零竟何事”则再次提及了诗人心中的苦闷之情。这里的“半世飘零”指的是一生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而“竟何事”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困惑和思考。这让人不禁想起屈原的诗句:“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最后一句中的“独骑瘦马重回头”则描绘了诗人最终回到桃花源的情景。这里的“独骑”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孤独的形象,而“瘦马”则暗示了诗人旅途的艰辛与劳累。而“重回头”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由东都回京途中经过桃花源时所看到的美景以及心中所感所思。通过对比东都与桃花源、现实与理想、个人与国家等多重维度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同时,这首诗也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鼓励人们勇往直前,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