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遵宪
【注释】 深巷:偏僻小巷。 枕书眠:指专心读书。 论交:交游。过十年,即十二年。 觉:梦醒。 花欲放春颠:花开如春天。 何日能来看木棉(木棉树):何时能来观赏红木棉。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诗,是作者在同治三年至十二年间写给萧兰谷光泰的。此诗表达了作者与友人交往深厚、相知甚久的感情。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含蓄,情真意切。 第一句:“深巷曾无车马喧”,写诗人居处偏僻,少有外界干扰的情景。
注释: - 二十馀年付转车,自摩髀肉问何如。 - 二十年来,我像在转动的车上一样,不断前行,不断地改变自己。 - 暂垂鹏翼扶摇势,一学蝇头世俗书。 - 暂时放下高远的志向,像大鹏鸟的翅膀一样,飞上九天;学习那些蝇虫一样的世俗之书。 - 荡荡天门争欲上,茫茫人海岂难居。 - 浩渺的天空仿佛在争夺着要飞翔;茫茫的人海难道不能居住吗? - 寻常米价无须问,要访奇才到狗屠。 - 平常的价格不用询问
诗句原文: 木棉花落絮飞初,歌舞冈前夜雨馀。 阁道鸾声都寂莫,市楼蜃气亦空虚。 骑羊漫诩仙人鹤,驱鳄难除海大鱼。 独有十三行外柳,重重深护画楼居。 注释解释: - 木棉花落絮飞初:描述了木棉花凋零时,絮状的花朵随风飘散的场景。 - 歌舞冈前夜雨馀:指的是在夜雨过后,歌舞广场周围的景象。 - 阁道鸾声都寂莫:指夜晚寂静无声,只有鸾鸟的叫声回荡在阁道上。 - 市楼蜃气亦空虚:描述市场楼阁中
战台祠庙岿然存,双阙嵯峨耸虎门。 翻译: 战台祠堂和庙宇依然矗立在那里,它们显得格外坚固。两座高大的宫阙高耸入云,仿佛直插在虎门之上。 赏析: 这两句诗用“岿然”和“嵯峨”来形容战台祠庙和双阙楼的壮观与坚实,通过视觉描绘出一种威严且永恒的景象。诗句中的“巍然”、“高耸”等词,都传达了诗人对古代建筑之美的赞叹和敬仰。这种描述不仅展现了历史的痕迹,也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注释】: 为何翙高兵部藻翔题象山图其四(光绪二十年至二十三年作):为何要为《十七史》写序文,茫茫的《六合赋》写得如此糊涂。 《十七史》:指清代乾隆帝下令编撰的七部正史,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 《六合赋》:即《六合赋》,唐代张说所撰。《旧唐书·张说传》载
【注释】 祛卢:地名,今河南扶沟县。 左字:指左氏,即左思,字太冲。 力横驰:意谓文思敏捷,笔力雄健。 台阁:指朝廷官署或官府,这里泛指官场。 行锥三寸管:比喻才思敏捷,能写短诗。 丝柔绵薄:意谓文思纤细、文笔柔弱。 谅难支:意谓难以支撑。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任官时赠给梁任父同年所作的诗。诗中通过描写梁的文思敏捷和自己的才华不逮来表达自己对梁的敬佩之情。 首句“祛卢左字力横驰”
释义: 不将褒鄂画凌烟,飒爽英姿尚凛然。 一语冲君冠上发,有人降表写龙笺。 注释: 1. 不将褒鄂画凌烟:不将褒国(今湖北江陵)与鄂国(今湖北宜都)的画像挂在凌烟阁(唐朝宫殿名,唐太宗李世民曾命阎立本等画家在凌烟阁绘制功臣24人之像,以示褒奖之意)上。 2. 飒爽英姿尚凛然:飒爽(风神清爽)英姿(英俊的风采),凛然(严肃、威严的样子)。 3. 一语冲君冠上发:一句话直指君上
【注】黄佐廷:人名,此处指诗人的朋友。尉遗像:赠给尉官的画像。 【赏析】此诗是光绪二十年(1894)诗人作于广西桂林的咏物诗。当时作者在桂林任按察使司布政使,而友人黄佐廷则被贬为广西永安州(今广西龙胜县)通判。这首诗就是诗人对这位好友的深情厚谊的表达。 首联“泼海旌旗爇血红,防秋诸将尽笼东”,是说:在战场上,旌旗飘扬,鲜血染红了大海;那些御敌入侵的将军们一个个都束手无策
解析这首诗的意境与情感,我们可以从以下诗句入手: 1. 寸寸河山寸寸金 - 字面意思:每寸土地都是如此珍贵,如同金色一般。 - 象征意义:象征着国家的宝贵和不可分割性。 - 情感表达: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深厚感情,以及对国土的珍视。 2. 𠇗离分裂力谁任? - 字面意思:“𠇗”字可能是错别字,应为“离”。 - 象征意义:国家若分裂,责任在谁? - 深层含义: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分裂的担忧
注释: 列国纵横六七帝,斯文兴废五千年。 黄人捧日撑空起,要放光明照大千。 【注释】 列国:指战国时期七雄争霸的局面;纵横:泛指战国时期的合纵连横之术。 六七帝:指从战国到清末的六七个朝代。 斯文:文化或学问。 兴废:兴盛和衰亡。 五千年:从夏、商、周直到近代的历史,共五千余年。 黄人:古代传说中居住在黄河以北的人。 捧日:捧举太阳,比喻颂扬。 撑空:支撑天空,喻指支撑大局。 要放:要求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