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史》从何处说,茫茫《六合》赋何愚。
骑驴倒看云烟过,只好商量入画图。
【注释】:
为何翙高兵部藻翔题象山图其四(光绪二十年至二十三年作):为何要为《十七史》写序文,茫茫的《六合赋》写得如此糊涂。
《十七史》:指清代乾隆帝下令编撰的七部正史,即《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
《六合赋》:即《六合赋》,唐代张说所撰。《旧唐书·张说传》载:“张说尝献所著《六合同风》、《九曲黄河》等赋,皆当时所未试者。”
“骑驴倒看云烟过,只好商量入画图”:骑着驴子倒退地观看云烟在天空中飘过,只能商量着把云烟画进画里。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应兵部尚书王鹏运之请而作的序文。王鹏运以诗名于时,与张之洞、曾廉并称“湖南三杰”。此序文即为答谢王鹏运所赠《象山先生全集》之序。诗人在《题象山先生全集序》中,对张之洞作了较为客观公正的评价,指出他“才气绝人”,有“经世大志”;又说“其学则主于实事求是,不主于空言高论”,主张“实事求是”。这些评语都是十分中肯的,因此,他的序文自然也能得到读者的认同。
诗一开头,作者就提出质问,为什么还要为那些“茫茫”之作作序?这里,作者用了一个比喻,将那些“茫茫”之作比做一片广阔的天地和无边的大海。接着,作者又进一步发问,为什么要写这样一部洋洋洒洒的著作呢?这实际上是在质疑作者自己为什么还有必要去写这样的著作。这种反诘式的提问,不仅使读者感到作者的不满和愤懑,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张之洞这部著作的轻视和不屑。
诗二句紧承上文,从反面来回答这一问题。作者指出,那些“茫茫”之作已经写得如此糊涂了,那么,我们又何必再去做那些无用的事情呢?在这里,作者再次用一个比喻,将自己对这类作品的态度与对待云烟的态度相比较。云烟虽然变幻莫测,但终归是会消散的,而那些“茫茫”之作却永远无法摆脱其模糊不清的本质。这种比喻既形象生动又寓意深刻,既表达了作者对这类作品的厌恶和鄙弃之情,也表明了作者对这类作品的无能为力和无奈。
诗三句则是全篇的关键所在。作者在这里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那就是“只好商量入画图”。这里的“商量”二字既包含了对这类作品的不屑一顾,也包含了对自己能否胜任这一工作的信心。而“入画图”则是指将这类作品绘制成画,使之成为可视可感的艺术形象。这个设想既富有创意又充满希望,既体现了作者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也表达了他对这类作品的否定和摒弃。
最后一句“只好商量入画图”是对前面三句的总括性总结,既是对前文内容的概括提炼,也是对未来工作的展望和期许。它既表明了作者对这类作品的坚定态度和决心,也表达了他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