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
古北口,是长城的一个关口,位于今天的河北省滦平县。顾炎武的《古北口·其三》就是描绘这个地方的诗作。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1. 白发黄冠老道流:描述了一位头发花白、头戴黄色帽子的老道长。这里的“白发”可能象征他的高龄,而“黄冠”则表明他可能是一个道士,这在古代是一种常见的形象,尤其是在道教信仰中,道士常常是白发和黄袍的形象。 2. 自言家世小兴州:这位老道长自我介绍说自己来自小兴州
注释:古北口,位于今天的北京市密云县,历史上曾是军事要塞。汉家亭障接山南,光禄台空倚夕岚。汉家,指汉朝的边防。亭障,是古代的一种边防设施,用来防御敌军的入侵。这里的“亭障接山南”指的是古北口一带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可以抵御敌军的进攻。光禄台,是东汉末年曹操设立的一个官署,后来演变为光禄寺。它位于古北口附近,曾经是一个重要的军事指挥中心。倚夕岚,形容夕阳斜照在山上,景色美丽。戍卒耕田烽火寂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咏橘》。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释义: 第一联:“黄苞绿叶似荆南,立雪凌寒性自甘。” - “黄苞”是指橘子。 - “绿叶”指的是橘子的叶子。 - “荆南”指的是地名,这里可能指的是湖北或湖南一带。 - “立雪凌寒性自甘”描述的是一种坚韧不拔、不畏严寒的品质。 第二联:“但得灵均长结伴,颜神山下即江潭。” - “灵均”指的是屈原,屈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诗人
昨夜渡过河东望首阳, 空山烟雾仍苍苍。 传闻高士归来燕, 整理床头皂荚囊。 注释与赏析 昨日走过河东望首阳 - 地点与情感:描述了诗人昨夜走过的地方——河东,并表达了对首阳山的怀念与向往。这里的“望”字展现了诗人对古代隐者的仰慕与敬仰之情。 空山烟霭尚苍苍 - 自然景观描绘:用“空山烟霭”描绘了山间云雾缭绕的景象,给人以幽静、遥远之感,而“尚苍苍”则突出了山间云雾的持久与浓郁。
注释:每年岁末都有大雁飞回,每年都有采木的人下到川中。但川中鹿角都已被铲除,就像函谷关日夜都开启着。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怀诗,借鸿雁出塞的典故,表达诗人对国事的忧虑和对边关将士辛苦的同情。全诗用比兴手法,将边关的景色、戍边将士的生活与函谷关相提并论,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之情。 首句“岁岁飞鸿出口回”描绘了大雁每年都能平安地回到故乡的情景,暗含了诗人对边关将士辛苦戍守的担忧
共对禅灯说楚辞,国殇山鬼不胜悲。心伤衡岳祠前道,如见唐臣望哭时: 这句诗通过对禅灯和楚辞的描述,表现了作者对古代文化的深深怀念和对历史的深深感慨。通过这种对比,诗人传达出了一种对过去岁月的无限留恋和对未来时光的深沉忧虑。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文化和自然的深深热爱。首句"共对禅灯说楚辞"中的“禅灯”寓意着佛教禅宗的智慧与明灯般的启迪
和王山史寄来燕中对菊诗 雪满河桥归辔迟,十行书札寄相思。 楚臣终是餐英客,愁见燕台落叶时。 注释与赏析 - 雪满河桥:描绘了冬天的寒冷景象,以及诗人归乡的急切心情。 - 十行书札:表示书信的数量之多,反映出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 楚臣终是餐英客: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身份的认知,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 - 愁见燕台落叶时: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担忧,以及对故土的深深眷恋。 解析 -
过郭林宗墓 路畔累累墓石多,中郎遗愧定如何。 应怜此日知名士,到死犹穿吉莫靴。 翻译: 路上到处是墓碑,这些墓碑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中郎的遗恨该如何消解?他生前是一个知名的士人,死后还是穿着那件著名的靴子。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墓地景象的诗,通过对墓地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之情。首句“路畔累累墓石多”,描绘了墓地的荒凉景象,让人不禁想起那些逝去的英雄和先贤
孤坟一径楚山尖,铁石心肝老孝廉。 流落他方馀惠远,抚琴无语忆陶潜。 赏析: 此诗是清初诗人顾炎武所作的《楚僧元瑛谈湖南三十年来事作四绝句》中的第二首,通过描写一位老孝廉的孤坟与他的心境,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个人命运的感慨。诗中的“铁石心肝老孝廉”和“孤坟一径楚山尖”等词语生动地勾勒出一幅老孝廉孤独的身影,而“流落他方余惠远”则揭示了他的命运多舛。最后一句“抚琴无语忆陶潜”
【解析】 此题是综合考查诗歌内容、手法赏析的题目。首先要读懂诗歌,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分析诗歌的思想情感,手法,艺术特色等内容。 【答案】 译文:自从章丘返回德州,到现在已经过了三天了。 注释:章邱:今山东章丘;程工部:即杜甫,字子美,曾任工部侍郎(掌管工程建筑);亡:去世;黄:凋零;泉下:地下,指坟墓;交情:交情深厚。 赏析:这是一首悼念友人的诗。首联写诗人从章邱回德州已过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