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玉
译文 明月从何处而来,它在人世间显得朦胧。 它是否由轩辕制作,其神奇之处无人能比。 打开瑶台的匣子,旭日初升照亮了大地; 电光在夜空中疾驰,孤影映衬着寒冷的霜气。 清澈如水的天空一尺,彻底映出寒霜的景色。 冰光闪耀,冷彻肌骨,让我肝胆都为之颤抖。 突然惊觉,深入幽深之地,仿佛九秋之井。 云天入掌,神魂清爽,一切烦忧都随风而去。 不必忧虑局促于人间,那金沙之光依然明亮。 阴沈之处蓄养着灵异之物
【注释】子云:扬雄。吞白凤、吐太玄:喻指扬雄的《太玄经》。幽微十万字:《太玄经》有十万余言,幽微,深奥。枝叶何扶疏:指文章繁密而条理不清晰。婉娈猛虎口:比喻才子佳人被恶人强夺或劫持。甘言累其初:指女子以甜言蜜语诱骗男子,使男子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扬雄《太玄经》的评价。 诗的前两句“子云吞白凤,遂吐太玄书”,说扬雄吞下了一只白凤凰,吐出了《太玄经》。这是夸张的说法
【注释】 1. 感兴四首:即《拟行路难》四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2. 衔边秋:大雁排成一字,飞过边塞的上空。 3. 寒声落燕代:指秋天北风凄厉的声音。 4. 先惊愁人耳:先听到雁鸣声使人感到愁苦。 5. 颜发潜消改:指人的容颜不知不觉中改变了。 6. 凝云蔽洛浦:浓重的阴云遮住了洛阳一带的洛水。 7. 梦寐劳光彩:在梦中也感到光彩夺目。 8. 天边无书来:指远方亲人没有消息传来。 9.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识记。答题时,要把握诗歌主要内容,根据内容提示选准诗句。如:“沧浪”“濯吾缨”,这两句诗是关键词。 【答案】 九月莲花死;九月十日(农历)为“霜节”。萍枯萎而水清澈。船漂浮在遥远的天空中;船桨轻轻拂动碧绿的水波而轻风微起。 古木参天高,没有烟雾和薄霭出现。鱼儿自由自在游动,皎洁的月光照射在水中。渔夫唱着歌
【注释】: 五、六句是说,美人抱着云和琴,斜倚在纱窗上,凝望着皎洁的月亮出神入迷。 七八句是说,她沉吟着回想那幽深的梦境,闺中的思绪难以表达。 九句是说,弦乐冷清,玉指也感到寒意,含着愁容等待着明早的拂晓。 【赏析】: 《感兴四首》共四首,此为其一。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女子夜中思念丈夫的情景,诗中以“金釭”代指烛光,用“云和琴”代指妻子,用“纱窗”代指自己的居室,用“月”代指丈夫
别狄佩 翠竹不着花,凤凰长久忍饥。 未开丹霄翮,空拿碧梧枝。 圣人奏云韶,祥凤仪来仪。 文章耀白日,众鸟不窥窥。 郁抑不自言,凡鸟何由知。 当看九千仞,飞出太平时。 注释: - 翠竹不着花:形容竹子虽然翠绿而直,但并不开花。 - 凤雏长忍饥:凤凰的幼雏常常忍饥挨饿。 - 未开丹霄翮:没有展开翅膀,就像未开的丹霄中的羽毛。 - 把碧梧枝:拿着绿色的梧桐树枝。 - 圣人奏云韶
我思何所在 我思在何处,乃在阳台侧。 阳台是什么地方?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女居住的地方。 良宵相望时, 良宵指美好的夜晚,相望即相互眺望。 空此明月色,明月即明亮的月光。 归魂泊湘云,归魂指的是死去的灵魂,泊在这里的意思是停歇或栖息。 湘云是指湘江上的云彩,也用来借代故乡。 飘荡去不得,飘荡指的是漂泊不定。 觉来理舟楫,觉来即醒来后。 波浪春湖白,春湖是春天的湖,白色的浪花。 烟光浩楚秋
诗句释义: 1. 晓发潺湲亭,夜宿潺湲水。 - 清晨从潺湲亭出发,夜晚在潺湲水边住宿。 - "潺湲"形容水流平缓、声音悠扬,常用以描绘宁静的自然环境或优美的自然风景。 - "亭"是古代供人休息和赏景的建筑。 2. 风篁扫石濑,琴声九十里。 - 风过竹林,扫过石头上的溪流,仿佛听到了远处传来的琴声。 - "篁"指竹林,"濑"指小溪。 - "琴声九十里"形容琴声传播得远,暗示音乐的魅力与影响力。 3
湖中古愁三首 凉风西海来,直渡洞庭水。 翛翛木叶下,白浪连天起。 蘅兰委皓雪,百草一时死。 摧残负志人,感叹何穷已。 昔我睹云梦,穷秋经汨罗。 灵均竟不返,怨气成微波。 奠桂开古祠,朦胧入幽萝。 落日潇湘上,凄凉吟九歌。 南云哭重华,水死悲二女。 天边九点黛,白骨迷处所。 朦胧波上瑟,清夜降北渚。 万古一双魂,飘飘在烟雨。 赏析: 《湖中古愁三首》是唐代文学家李群玉的组诗作品
湖中古愁三首 昔我睹云梦,穷秋经汨罗。 灵均竟不返,怨气成微波。 奠桂开古祠,朦胧入幽萝。 落日潇湘上,凄凉吟九歌。 注释: 1. 湖中古愁三首:这是一首五言古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感慨和对自然景观的描绘。 2. 昔我睹云梦:指诗人曾经到过云梦泽,这是一个古老的地名。 3. 穷秋经汨罗:在秋天的时候经过汨罗江。这里的“穷秋”表示秋天已经过去,而“经”表示经过。 4. 灵均:这里指的是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