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
诗句释义: 1. 脱却戎衣换吉衣,龙章示奖特恩稀。 2. 同心戮力还抡最,便解天闲赐六飞。 译文: 1. 摆脱了战袍换上了吉祥的服装,皇帝的龙章显示着特殊的奖赏。 2. 齐心协力完成了使命,就有机会解除天帝的束缚并得到皇家的最高荣誉。 注释: 1. 脱却戎衣换吉衣:摆脱(戎衣)换上(吉衣),意为从军装换成了吉祥的衣物。 2. 龙章示奖特恩稀:皇帝的龙章表示奖励和特殊恩情。 3.
【注释】 勋臣:有功的臣子。列灵旗:排列灵旗,指皇帝祭祀功臣之意。鸣螺:击鼓号角。赫武仪:威武壮观的仪仗队。乐奏铙歌:音乐演奏《铙歌》。行抱见:表演舞蹈。《铙歌》:“陈师出郊兮,有皇英兮。”见,读jiàn,动词,表演。“诘戎家法万年垂”:诘问那些用兵之法,希望它们被永远地流传下去。 【赏析】 乾隆帝为了平定金川叛乱,御制了三十章凯歌来歌颂将士们的功勋。此诗是其中的一首
【注释】: 己巳:指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乾隆五十一年)。班师:军队回师。本受降:指班师时接受当地土人的投降。郊劳典鸿厖:指皇帝举行郊外的慰劳活动。鸿厖:盛大、隆重。放牛归马:比喻释放罪犯。予素志:表示自己的愿望。凯献何期此见双:指胜利之师凯旋,而两金川却未被消灭。 【赏析】: 这首诗是乾隆四十一年(1776)作者为平定两金川战役胜利后所撰。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平定两金川的喜悦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的诗歌鉴赏能力。鉴赏诗歌需要考生对诗中的形象、诗句和所营造的意境以及作者表达的情感等都要有准确的感知、理解,并能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握作品的风格、主旨,体会其美在哪里,为什么美。本题要求考生赏析这首诗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并结合全诗加以说明。 “地险加之众志坚,林碉步步战而前。”大意是:地势险恶加上众人意志坚定,一步步向敌人进攻。“小于昔事难过倍”,大意是:比起过去的事来
【注释】 倏经:很快经过。役:指战争。五春秋:五年时间。栈道:古时用木材或石块搭成的山路,用于运输或战时的通道。坦邮:平坦的大道。致悔:后悔。阿谁:何人。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平定两金川战役胜利后的一种感慨。首句点明时间,即在短短的五年内经历了多次征战,道路崎岖难行。次句以比喻的手法写道路之艰难,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艰辛。第三句描绘了战后道路两旁的美丽景色,花红柳绿,生机勃勃。然而
【注释】 郑台:指乾隆皇帝为纪念平定金川之战胜利而修建的行宫。何幸:何以有幸,意即为何要重建。重修盛事:重修当年平定金川之战的胜利之地。 漫谓数年经契阔:难道几年来,经过长时间的分离、离散吗?契阔:离别。 精神注似日相陪:把满腔的激情都寄托在这一天(指太阳)上,日夜陪伴着太阳。 【赏析】 此诗首句起笔就点明主题,是作者对乾隆四十一年平定金川之役胜利后重修行宫的感慨
【注释】 1. 平定两金川:指乾隆四十一年间平定了大小金川之役。 2. 准部回城定五年:平定准部叛乱后,乾隆皇帝在位的第五个年头。 3. 小寇亦如前:指大小金川叛军依然像以前一样骚扰朝廷。 4. 嘉予将士久敌忾:我嘉奖那些长期对抗敌人的将士们。 5. 不觉对之增恻焉:不知不觉间,对他们产生了同情之情。 【赏析】 此诗是乾隆帝平定大、小金川后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交代平定大、小金川的时间和原因
【注释】 险恶:指险峻的山川。枭獍:比喻残暴的统治者。机阱:指阴谋诡计。安堵:安定。强食奸欺:强横地欺凌、欺骗。 赏析: 乾隆四十一年,清朝在平定了西藏准噶尔部叛乱后,又平定了四川的藏族贵族土司大小金川的叛乱。此诗是乾隆帝为平定这两处叛乱而作的三十章《凯歌》中的第二十一章。这首诗歌颂了乾隆皇帝平定叛乱的胜利,表达了他对国家统一和人民安宁的美好祝愿。 第一句“险恶山川靖枭獍”,意思是说
【注释】 蚕丛:传说中古蜀国的国名。 鼜鼓:一种乐器,形似大鼓,用兽皮蒙面制成,声音洪亮。 稽首:叩头。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平定金川的战斗胜利,是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的事。诗的开篇“蚕丛绝险隐妖氛”,以蚕丛起势,写出了平定金川的地点——四川的险峻地势,也暗含着平定金川的意义。 颔联“百战功成古未闻”,“百战”指经过多次战斗,“功成”指战争取得胜利。这两句的意思是说
【注释】 ①高宗纯皇帝:指乾隆帝,即爱新觉罗·弘历。 ②耆定:年老的将军,这里指平定叛乱的功臣。 ③歌凯:胜利后唱歌庆祝。 ④五年功:平定金川用去五年时间。 【赏析】 此诗是乾隆皇帝为平定金川战役而写的三十篇《凯歌》。诗中表达了对平定金川之战的肯定与赞扬,同时表达了对平定金川之战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第一句“流离此日巢穴倾”,描绘了战乱时期人民流离失所的景象,也暗示了平定金川之战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