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昀
乌鲁木齐杂诗之游览 其四 犊车辘轣满长街,火树银花对对排。 无数红裙乱招手,游人拾得凤凰鞋。 注释: 犊车辘轣(gé)满长街:指马车络绎不绝。犊车,指牛拉车。辘轣(luó),古代用绳子把车轮上的大齿轮连接起来,使车子前进时能自动转圈,以减少人力。 火树银花:形容繁华的景象。 无数红裙:指穿着红色裙子的妇女。 乱招手:随意地摆手。 拾得凤凰鞋:拾到一双凤凰图案的鞋子。凤凰是吉祥的象征。 赏析:
【译文】 人们躲避在三泉边,马匹行动轻快如一叶小舟。
【注释】 乌巾:黑色头巾。垫角:把头发盘在头上。短衫(shǎn):指短上衣。红:指红色上衣。度曲:唱歌。谁如鳖相公:比喻像张文忠那样能歌善舞的艺人。鳖相公:指宋代著名歌妓朱淑贞,字元君。时颒面:“时”是“待”的意思,颒面:洗脸。筵前何处不春风:指席间处处都是春天的美景。 赏析: 这是一首写歌舞伎生活的诗,表现了作者对她们的怜爱之情。 诗的前两句写歌妓们的装束和生活状态,后两句写她们的生活情趣。
【注释】 箫鼓:管乐乐器。分曹:按行或按班排列成行列。社火:旧时农历正月初五为“上元节”,人们多在这一天进行各种民间游艺活动,称为社火。齐:同。狻猊:狮子的别名。西屯(tún):地名,今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题:题诗。 【赏析】 乌鲁木齐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所在地,地处西北边陲,远离中原,所以这里民俗活动与中原地区有较大的差异。这首诗就是作者对乌鲁木齐民俗活动的描绘。全诗分为三段
秀野亭西绿树窝,杖藜携酒晚春多。 注释:秀野亭的西边长满了绿色树木,手里拿着拐杖,带着美酒,在傍晚的时候出来游玩。 谯楼鼓动栖鸦睡,尚有游人踏月歌。 注释:谯楼上的鼓声一响,栖息的鸟儿就都闭上了眼睛,睡觉了。但还有游人踏着明亮的月光歌唱
樊楼月满四弦高,小部交弹凤尾槽。 白草黄沙行万里,红颜未损郑樱桃。 注释:在樊楼中,明亮的月光照耀着琴弦,人们轻快地弹奏着音乐。在广袤无垠的沙漠中,我行走了万里之遥,而我的容颜却依然如同当年郑樱桃般美丽。 赏析:此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樊楼下欣赏音乐的场景,以及他在广袤无垠的沙漠中行走的经历。樊楼是唐代长安著名的酒肆,四弦即指琵琶,凤尾槽则是琵琶特有的形状,这里用来代表西域风情的音乐
逢场作戏又何妨,红粉青娥闹扫妆。 仿佛徐娘风韵在,庐陵莫笑老刘郎。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逢场作戏又何妨: 这句表达了一种随遇而安的态度,意味着在某种场合下,不必过于认真或拘泥于形式,可以像戏剧一样,只是表演而已。这种态度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超然看待,不受拘束,自由自在。 2. 红粉青娥闹扫妆: 描绘了一幅热闹的场面,形容女性们在特定节日或场合,化妆打扮,准备迎接客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乌鲁木齐杂诗之游览 其十三》。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 第1句:“半面真能各笑啼,四筵绝倒碎玻璃。” - 注释:“半面”指镜子,“各笑啼”形容人的喜怒哀乐在镜中显现,如同人的脸一样。 - “四筵”指的是古代的一种酒席宴饮,这里用来比喻聚会、宴饮的场景。 - “绝倒”形容非常震惊或惊讶的样子。 - “碎玻璃”形容场面混乱、热闹非凡。 - 赏析
越曲吴歈出塞多,红牙旧拍未全讹。 注释:这里指的是古代的越曲、吴歈等歌曲在出塞时流传得很多,但是红牙旧拍(即旧乐谱)却已经不完整了。 诗情难似龙标尉,好赋流人水调歌。 注释:因为龙标的诗人李益的诗歌情感难以比拟,所以只能写一些流人(被贬谪的人)的水调歌来寄托自己的哀愁之情。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描写诗人对边塞生活的感悟和感慨之作。诗人通过对越曲、吴歈等歌曲在出塞时流传得很多
【注释】: 玉笛:用玉石制成的乐器。银筝:用金属制作的乐器。 宵(xiāo)不休:夜晚不停地演奏或歌唱。 城南城北,泛指城市的各个角落。酒家楼:酒馆的楼上,即饮酒作乐的地方。 春明门:唐代长安城的北门名。梨园部:唐代皇宫中的音乐教育机构。 风景:景色。依稀:模糊不清。 游:游玩。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乌鲁木齐游览时所作,诗中描述了他在城中各个角落听到悠扬的笛声和筝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