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翱
【译文】 上一年还是个孩子,到了二十岁就受戒为僧。 君王不来朝见,父母不能拜谒。 自称贫道,却有钱放债。 量刑只判了十下,就被流放到东边去了。 【注释】 1. 断僧通状:断指和尚的状纸。 2. 上岁童子:上一年还是个孩子。 3. 二十受戒:二十岁时受戒为僧。 4. 君王不朝,父母不拜:君王不来朝见,父母不能拜谒。 5. 口称贫道,有钱放债:自称贫道,却有钱放债。 6. 量决十下:量刑只判了十下。
【注释】 1.传者:指寺庙中僧人的传说故事。不足信:不足为凭。见景胜如闻:看见风景胜过听到故事。2.一水:一江流水。赴海:往大海奔去。3.两山:两座山峰。高入云:直插云霄。4.鱼龙:水中生物,此处泛指江河里的鱼类和水族。晴自戏:晴天时自己游来游去。5.猿狖(yòng):猿猴一类的动物,此处泛指山林中的动物。晚成群:傍晚聚集成群。6.斜阳下:傍晚时分。7.离心草自薰:夕阳西下,草香随风飘散
诗句释义: 1. 紫霄仙客下三山 - 紫霄仙客指的是仙人或神仙,他们居住在高高的紫霄宫中。“下三山”可能意味着从仙境到人间的过渡。 2. 因救生灵到世间 - 描述了仙人为了拯救众生而降临到人间的情况。 3. 龟鹤计年承甲子 - 龟和鹤都是长寿的象征,这里提到通过它们的计数(如乌龟计算年份和鹤的年龄)来决定甲子的岁数。 4. 冰霜为质驻童颜 - 描述仙客的外貌如同冰霜一样纯净无瑕
第一首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霄水在瓶。 注释:我已经修炼成一身轻盈的身姿,如同鹤一般。我来到药山拜访一位高僧,他坐在参天古松之下,手中拿着一卷封缄的佛经。当我向他请教佛法时,他没有多余的言语,只是指了指天空中的白云,又指了指瓶子里的清水。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佛教的向往和对佛法的理解。诗中“练得身形似鹤形”表明诗人已经达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境界,他的身形轻盈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诗歌内容的理解,作答此类试题一定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来作答,本题是一道古诗文默写题,要求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背诵默写。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重点字词“哀”、“勤”、“弗”等的书写,还要注意诗句的对仗、韵律,如“已而”,意思是已经了,表示时间顺序,应为“而已”。 【答案】 译文: 只有天地之无穷啊,悲哀人生之常勤。过去者我不及,来者我不知。 赏析: 此诗首句点题
【解析】 此诗为诗人晚年之作,是一首题画诗。首联两句写自己喜爱写字、作画,但已老迈,故只能临池赏墨,作画吟咏,以抒胸中之志。颔联承上启下,由“人称协律郎”引出“至今蝌蚪迹”。颈联写池中虽留有墨迹,但已无昔日的生机。尾联用典抒情,抒发自己对往昔生活的追忆与感伤之情。 【答案】 译文: 我喜爱写字、作画,但已老迈,只能临池赏墨,吟咏作画,以抒胸中之志。我曾在洗墨池边留下很多作品,人们称我为协律郎
【诗句释义】: 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 有时直上孤峰顶,月下披云啸一声。 注释: 1. 选得幽居惬野情:选择了一个偏僻的住所,让心情感到舒畅和宁静。惬野情,指心情舒畅、宁静。 2. 终年无送亦无迎:全年没有来往的人,也没有被欢迎的人来拜访。 3. 有时直上孤峰顶:有时候会直接攀登到山峰之巅。 4. 月下披云啸一声:在月光下吹响口哨,发出响亮的声音。 赏析:
注释:在闰年的春天,天气早春,景色沈重,禊饮风亭尽情赏心。 红袖青娥留下永夜,汉阴哪肯羡慕山阴。 赏析:这是一首酬答友人的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诗人在宴席上饮酒赏景,陶醉于美好的时光之中。他看到红袖青娥留连忘返,不禁感叹汉阴和山阴之间的差异。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同时,它也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赞美了自然的美丽与人类的和谐相处
赠药山高僧惟俨 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 - 注释:形容药山的和尚修炼成仙,身体如同鹤般轻盈。在松树林中,有两函经书供他阅读。 - 赏析:这里的“炼得”指的是和尚通过修炼达到了很高的境界,而“身似鹤形”则形象地描绘了他在修行过程中的超凡脱俗。千株松树象征着他的道场,两函经书则是他修行的法门。 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 注释:我来到这里向他请教,他没有多余的言语可以回答
上岁童子,二十受戒。 君王不朝,父母不拜。 口称贫道,有钱放债。 量决十下,牒出东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