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
万方安和轩秋日作 霜飙飒飒度枫林,红叶如花碧水浔。 每感金行成物品,常推道念格人心。 翱翔彼鸟呼群乐,含哺吾民鼓腹吟。 四野喜看农事毕,聿修百职政维今。 注释: 万方安和:形容国家安定和谐。轩:指高大的建筑。秋天的树林里,风声飒飒地吹过。霜飙:寒风。枫林:红色的树林。 红叶如花碧水浔:红色的树叶像鲜花一样绚烂美丽,清澈的河水在浔阳江边流淌。浔阳江:即长江,发源于江西星子县境内。 金行
以下是对《蓬莱洲咏古》的逐句解读: 1. 唐家空筑望仙楼,秦汉何人到十洲: - 这句话表达了对古代帝王建筑和追求长生不老传说的一种讽刺。"唐家"可能指的是唐朝,而"望仙楼"则是一种传说中的建筑,用以寻求神仙或长生不老的方法。"秦汉何人到十洲"则暗示了秦始皇和汉武帝等古代帝王对于长生不死的追求,他们建造了许多宏伟的宫殿和陵墓,希望能够达到长生的目的。 2. 尘外啸歌红树晚,壶中坐卧碧天秋: -
瑟瑟西风起白蘋,临池曲槛净无尘。 苑供火枣盈盘赤,枝缀葡萄下架新。 雨后晚凉清几案,山空夜气静心神。 悠然一缕炉烟细,虚室忘言契道真。 注释: - 瑟瑟西风起白蘋(瑟瑟:形容风吹的声音,西风:秋天的风,蘋:一种水生植物): 秋风萧瑟,吹起白蘋摇曳。 - 临池曲槛净无尘(临池:靠近池塘;曲槛:曲折的栏杆;净无尘:指没有尘土和杂念):站在池塘旁边曲折的栏杆旁,四周显得格外清新宁静。 -
【解析】 此诗为咏物诗。诗人借秋天景物的变化,抒发自己对人生短暂和世态炎凉的感慨。首联“清秋玉宇净纤尘,银汉澄辉物候新”,写秋季的天空是那样地清澈明净,没有一点纤尘。在这样宁静的夜晚,仰望天空,看到银河像一条光带一样在高空里流淌,它把秋天特有的光辉洒满了人间。“银汉”点出季节,又点染了气氛,烘托了诗人的心境:在这美好的秋夜,诗人感到心情特别舒畅,仿佛置身于清凉的月下。“雁陈排空横紫塞”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雾敛西岩暑气消,微风正好泛轻桡。 - 雾敛西岩: 描述的是天气转晴后,西边山岩的雾气消散。 - 暑气消: 表示夏天的炎热已经消退,温度适宜。 - 微风正好: 表明此时微风拂面,非常舒适。 - 泛轻桡: 泛舟在水上,用轻轻摇动船桨的方式划水。 2. 新晴燕雀低临水,积雨菰蒲密碍桥。 - 新晴燕雀低临水: 天气晴朗,燕子和鸟儿都飞到近水面的地方。 - 积雨菰蒲密碍桥:
注释:细雨从茅屋的檐头飘落下来,凉爽的气息突然袭来使人感到舒适。我移坐到窗边的榻上,心情愉快,觉得自己的诗思特别新鲜。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初秋时节,细雨纷纷、爽气袭人的图景,表现出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诗中“爽气乍侵人”一句,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初秋季节细雨带给人们的清新感觉。同时,诗人还通过自己移坐窗前,感到诗思新发
【注释】 1.紫宸班:皇帝的车驾。紫宸,指皇宫。 2.竹石间:指园林中的竹林和石头。 3.新绿水:新长出的绿叶,这里代指初夏的景色。 4.四时对:一年四季相对。 5.溪烟、林影:指傍晚时分,溪边的烟雾与树林的影子。 6.禁园:皇宫内的园林。栖托稳:栖息稳定。 7.飞去又飞还:形容鸟儿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 【赏析】 此诗写景生动传神。首句写退朝后在宫中闲步,所见景色为“前廷午退紫宸班”
夏夜 画槛临池柳半遮,纤尘不到静无哗。 惠均方物分丹荔,冷浸盘冰剖碧瓜。 风送荷香来枕畔,月移竹影上窗纱。 数声鹤唳清诗思,银汉流辉夜景赊。 注释: - 画槛:有绘画装饰的栏杆,形容栏杆精美华丽。 - 临池:靠近水池的地方。 - 柳半遮:指柳树枝条部分被遮挡。 - 纤尘:细微的尘埃。 - 静无哗:环境非常安静,没有嘈杂的声音。 - 惠均方物:比喻自然之美的均衡和多样。 - 分丹荔
注释: 1. 夏日书斋静:夏天的书斋很安静。 2. 荷风拂槛来:荷花的风把门槛吹来。 3. 芬芳盈几席:花香弥漫在桌子周围。 4. 翠帙带香开:绿色书套散发香味打开。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夏日读书情景的诗,通过对夏日书斋和荷花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知识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欣赏。 第一句“夏日书斋静”,描绘了夏天的书斋环境。夏日炎炎,但在这里却能静心读书,可能是因为有了荷花的存在
【注释】 湍响:急流的声音。 泷泷:水声激荡的样子。 园幽:园林的幽静。 把卷:拿起书卷。 南窗:南方窗户。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居江宁时所作,诗中描绘了一幅幽静的读书图。首联写诗人坐在书屋之中,听到大江激流的声音;颔联写诗人在书屋中看到窗外江景,但人迹稀少;颈联写诗人独自在书屋中看书,倚靠南窗,沉浸在书中。全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给人以宁静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