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
【注释】 1. 凉雨晴偏好:凉雨,即秋雨;好,喜欢。偏好,偏爱。 2. 边秋气转清:边关的秋天天气更加清爽。 3. 虹从林杪断:雨过天晴,彩虹挂在树梢之间。 4. 月傍陇头生:月光照在山间小路旁的土地上。 5. 落叶飘含润:树叶上沾满了雨水,显得格外清新滋润。 6. 回沙溜有声:水流经过石头时发出潺潺的声音。 7. 仰看群雁度:抬头仰望,一群大雁飞过。 8. 寒影贴云明:冷风拂动着云彩
旷然尘虑清 旷然:超脱,无牵绊。尘虑:尘世的烦忧、杂念。清:清净,无杂念。 性静涵真趣,澄观宇宙中 性静:性情平静。涵:蕴含、内含。真趣:真实的内在情趣。澄观:清晰观察。宇宙:天地万物。这里指天地万物。 未离人境外,顿觉俗情空 未离人境外:没有离开人间之外。顿觉:立刻觉得。俗情:世俗之情,即世俗之情欲。空:空虚。 有色穿帘月,无心过竹风 有色:有形。穿帘月:透过窗帘照进月光。无心:没有心思
注释 癸未:唐僖宗中和四年。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节日。对月,即赏月。疾假:因病请假。扈从,随皇上左右出行。感赋:因感触而作诗。 十载:十年。中秋月,指月亮。都从北塞看:意思是都从北方边境的边关上观看月亮。北塞,边关。 只今:如今。临皎镜:面对明亮的镜子。 远愧隔鸣銮,远愧,远离的意思。隔鸣銮,远离了皇帝的车驾,不能在车旁听候。鸣銮,天子的车铃。 暑退:暑热已过。身差健:身体比较健康了
扈从皇帝游览黄河,圣德之民依附于君。 金堤玉辇临河,平成齐禹般的功绩,底定安抚尧帝之心。 屡次庆祝丰收,勤耕柳树结出阴凉之地。 现在黄河有颂歌赞颂,鼓桨轻舟入歌吟唱
【注释】 望医巫闾:登临医巫闾山。 翠黛:青翠色,形容山色秀美的景色。封:覆盖。 遥看北镇雄:远眺北方的镇戍显得雄伟壮观。 侔(mó)五岳:与五岳相等。侔,等齐。 峻秩:高大的官职和地位。比三公:比比三公(指周代太师、太傅、太保三个高级官员)。 兴王气:兴起了帝王之志。 扶摇(fú yáo):形容高入云霄。广莫风:广漠无垠的风,这里指强劲的风势。 勒铭:刻石纪功,即立碑。维:是。祖烈:先人功德
【注释】: 禁苑秋霁应制:皇宫的花园在秋天晴空万里时应该是什么样子。秋霁,即“秋高气爽”。太液池,是汉时宫苑中的水池,位于长安城东南。长杨门,汉代宫阙名。宸襟披拂处,指皇帝的御床。 【赏析】: 《禁苑秋霁应制》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律诗。此篇以描写景为主,寓情于景。作者通过写景抒发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和闲适之志。 首联“灵囿逢秋霁,西山晓翠张”,点明时间地点及天气。灵囿是皇家园林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所给出的要求,然后结合着具体的诗文进行分析,最后要能够对诗歌做出自己的理解和评价。“辽水东西岸”,辽河水从东到西流经句骊山的南麓;“寒云接渺茫”,天空中飘来一片片洁白的雪花,像无数匹飞马在茫茫的云海中奔驰;“平沙留雁迹”,大雁排成一字形或人字型在雪地上滑翔、留下脚印;“堠火靖龙荒”,在边远荒凉的地方
诗句原文: 鸟外窥烟树,微茫碛路斜。 地寒宜种黍,坡暖好栽瓜。 比户裁驼褐,居人置兔罝。 谁将淳朴意,传写入中华? 注释解释: - 鸟外窥烟树:在鸟儿的视线之外可以看到烟雾笼罩的树木,形容景色朦胧而美丽。 - 微茫碛路斜:道路在沙石上显得弯曲而模糊,给人一种遥远和艰难的感觉。 - 地寒宜种黍:地势寒冷适宜种植黍类作物,说明当地气候条件适合农作物生长。 - 坡暖好栽瓜:山坡温暖适宜栽种瓜果
荷花 玉井移根种,亭亭曲沼中。 红衣初坠粉,翠盖晚摇风。 隔浦纤歌隐,回塘丽影同。 彩鸳双泳处,珠露泻香丛。 注释: 1. 玉井移根种:将荷花从玉井中移植过来种植。 2. 亭亭曲沼中:形容荷花在曲曲折折的池塘中显得亭亭玉立。 3. 红衣初坠粉:形容荷花刚开放时,红色花瓣如同穿着粉红色的衣服,美丽动人。"红衣"指的是荷花的颜色,"粉"则是形容花瓣娇嫩的颜色。 4. 翠盖晚摇风
秋雨 一雨收残暑,微凉发树端。 风清催早桂,气洁媚幽兰。 曲沼波痕涨,平畴稻颖繁。 诗成晚霁后,秋月逗烟峦。 注释: 1. 一雨收残暑:一场秋雨带走了夏天剩余的暑气。 2. 微凉发树端:微凉的气息开始从树梢散发出来。 3. 风清催早桂:秋风清冽,催促着桂花早早开放。 4. 气洁媚幽兰:空气中清新纯净,美丽地吸引着幽兰花。 5. 曲沼波痕涨:弯曲的小池塘里水波荡漾,映出波纹。 6. 平畴稻颖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