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历
上元灯词其一 从来灯与月为期,增色佳期雪独宜。 先节已看纷六出,上元正喜剪千枝。 注释与赏析 - 注释: 1. “从来”:自古以来。 2. “灯与月为期”:元宵节的灯光和月亮是相映成趣的。 3. “增色佳期雪”:为佳节增添光彩。 4. “先节”:节日之初。 5. “纷六出”:形容雪花纷纷扬扬。 6. “上元正喜”:在上元节时,人们非常高兴。 7. “剪千枝”:形容剪裁技艺高超
戍马削腰,腰支裾曳雾;人间再次与方平相遇 类鸟的爪可以善爬搔,但不如自家知道痒处 注释: 戍:驻守。 麻姑:传说中的仙女。 和之麻姑:指唐代诗人李白,他常自称为“白也”,故称“和之”。 方平:汉代方术士张良。 译文: 戍马削去腰间,腰肢如裙曳雾般飘动,人间再次与方平相遇。 类鸟的爪子善于爬搔,但不如自家知道痒处
注释:罗汉松在腊月梅花下生长,竹竿高耸挺拔,雅称清陪。三友中居然云霞相契,别开生面。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绘罗汉松、腊梅和竹子的形象,赞美了它们的坚韧、优雅和独特之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诗云:“吉祥云拥庆霄楼,王母来临楼上头。祝寿外藩将内吏,承欢万载复千秋。”此乃上元灯词其六,弘历帝之所作。上元节,为我国传统佳节中之一,每逢此夜,京城内外灯火辉煌,犹如白昼。此诗以灯喻月,寓意吉祥如意,富贵连绵。“凤城丝管灯如月,茅屋饥寒月是灯。”此言凤城之灯璀璨夺目,犹如天上明月,而贫者之灯亦是明月,映照着他们饥饿寒冷的生活。“酌剂盈虚虽有意,返还淳朴究何曾。”言人们虽然有意调整灯火的盈亏
幻化楼台乾闼城,三山赑屃巨鳌擎。 月天子听灯王法,不遣鱼鳞点太清。 接下来为您分析这首诗: - 诗句释义: 1. “幻化楼台乾闼城”:描述了一种神秘且华丽的景象,仿佛是宫殿中的楼台和城池都由幻化而成。 2. “三山赑屃巨鳌擎”:描绘了巨大的龟和鳌承载着三个山峰的壮观场景。 3. “月天子听灯王法”:月亮下的皇帝在聆听灯神的法言,这里的“灯王法”可能指某种神圣的法则或指示。 4.
【注释】 腊:指农历十月。交:交缠,交织。婀娜:姿态优美。玉英:美玉,这里指梅花。珊穗:珊瑚般的花穗。玲珑:精巧美丽。女夷:神话中的女神名。色香巧:颜色鲜艳,香气芬芳。不同:不同的花卉。示大同:表现出相同的道理或特点。 【赏析】 《题邹一桂花卉》是清代诗人袁枚的一首诗。此诗以咏物为主,托物寄意,借咏梅写人,赞美了邹一桂的才华和为人。全诗语言清新,形象鲜明,意境开阔,寓意深远
注释:三个和尚都能画,也能写诗,精妙地描绘了春晓时分的溪山。 如果知道万物本来无一物,那么淡墨和浓墨又有什么作用呢?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诗的首句点出画中之景为“溪山春晓”,次句赞颂三位僧人不仅擅长绘画,而且擅长写诗。第三、第四句则以议论的方式指出,既然天地间本没有一样东西,那淡墨、浓墨又有何用呢?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禅宗顿悟思想的推崇,认为只有通过直观体验才能领悟到禅理的境界
注释:禅宗南北画还同,六度中禅属惠崇。 奇迹千秋贵得所,真诠拈出是思翁。 译文:禅宗南北的画作都相同,六度的修行归于惠崇。 奇迹千年珍贵在于找到归宿,真正的解释来自思翁。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对《题惠崇溪山春晓图》的第二首诗。诗人通过对画作的描述,表达了他对禅宗和修行的理解。他认为禅宗南北的画作都相同,都是表现了禅宗的思想。而六度的修行归于惠崇,说明他对于修行有着深刻的理解。最后
这首诗的译文是:馥郁的兰香飘散在地面上,溪山动植共同迎接春天的到来。抚摸了七百多年的物品,湿润的手指尖上沾着带露的桃花。 注释解释如下: 馥馥:形容香气浓烈。 纑地陈:地上铺满了香料。 溪山动植共熙春:溪山草木都迎来了春天的气息。 摩挲:抚摸。 润手桃花带露新:手上沾着桃花的露水,显得清新而湿润
【注解】 顺时行庆列藩陪,戎索而今逮八垓。 却缱王臣尚于役,捷音愿共爆催来。 注释: 顺时行庆:顺应时令行事、庆祝。 列藩:指藩镇割据的节度使。唐朝时,各道设节度使,称藩镇。 戎索:指战事。 逮(dái):及,达到。 八垓:极言其多。垓,十亿之数。 却缱(chǎn)王臣:又使王臣疲于奔命。缱,缠绕,纠缠。 于役:忙于事务。 捷音:胜利的消息。 爆摧:形容消息传来时人们的欢呼声。催:催促。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