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历
延赏亭 役情书史亦糟粕,契理鸢鱼总道机。 注释: - 役情书史:指沉迷于官场的事务。 - 契理鸢鱼:比喻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和把握。 - 总道机:总是寻找规律和道理。 译文: 在仕途中沉浸于事务的人,对于书中的文字也感到厌烦无聊。他们总是试图寻找事物的本质与规律。 试问亭中延赏者,究于何处获心依? 注释: - 延赏者:指那些在亭中欣赏风景的人。 - 心依:内心的依托、寄托。 译文:
面水背山聊构筑,朝岚夕霭坐间收。 注释:我在这里建楼时只考虑到了山水的自然风光,早晨的山色和傍晚的水气都收入眼底。 设参陶氏诗中句,不异谢家江上楼。 注释:我仿照陶渊明在《饮酒》诗中的句子来写,但感觉这里的风景并不逊色于谢灵运在《江州置酒》诗中的江上楼。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建楼后的所见所感,以及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首句“面水背山聊构筑”,诗人在面朝水、背倚山的位置上搭建起一座楼台
【注释】 溶溶:水清澄的样子。始:刚刚,开始。坞(wù):山坡。掠:划,飞掠。银竹雭(lì):形容云彩像白色的竹节一样飘动。殊胜:特别优越、美好。 【赏析】 这首诗是写春游湖上的情景,诗人用“溶溶新水”、“出坞飞云”、“掠空银竹”等词句,描绘了一幅清新美丽的湖山景色图。诗人在舟中,看到水面上的雾气和岸边的飞云,感到格外亲切,心情十分舒畅。他乘着船顺流而下,一路欣赏着两岸的美丽风光
这首诗描绘了惠山园的墨妙轩。 注释: - 墨妙轩:这是惠山园中的一座建筑,以收藏名书和书法作品闻名。 - 三希法帖:指王羲之、王献之、王珣的书法作品。 - 苕华:地名,这里代指墨妙轩所在地。 - 睪然:形容志向远大。 - 将毋:不要。 - 玩物:把物品当作玩赏的对象。 - 渝初:改变初衷。 译文: 墨妙轩中珍藏着三希法帖,墨妙之境再现了苕华之美,又继往开来。我自认为志向远大
注释:云层低垂,碧落易为雨水所侵;雾气浓重,西山懒于放晴。正是江南二月的景色:去年春天我兴致勃勃地回忆。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江南二月的景色。首句写云低碧落易为雨,暗示天气多变,可能下雨;二句写雾重西山懒放晴,表明雾气笼罩着山峦,使它们显得朦胧而难以看清。这两句诗通过描写自然景物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春雨的喜爱之情。最后一句则点明了主题,即江南二月的景色与过去的回忆相联系
首先释义: 再题惠山园八景 其一 载时堂 座有箴铭架有书,延清最可适几馀。 载时若问对时义,汉诏中间每起予。 注释: 载时堂:指载时亭,位于惠山的一座古亭。箴铭:古代的一种文体,用来告诫人们不要做错事。架:放置物品的地方。几:小桌。 译文: 载时堂内摆放着箴铭,架上放着书籍,这里环境宁静宜人,最适宜休息。 如果有人问及“对待时事应该持什么态度”的问题,我可以引经据典地回答。在汉代诏书中
赵孟頫是元代的著名书法家、画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书画作品,其书法以行书和草书见长。 这首诗出自《赵孟頫集》,描绘的是一幅秋日山林的画面,通过描绘树木、石头等自然元素,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林饶古貌石奇姿,了了偏含无尽思。 林饶古貌:树林繁茂,古树参天,景色秀丽。 了了偏含无尽思:树木繁盛的样子,让人不禁想起无尽的思绪。 何必王孙惜芳草,请看苕上晚秋时。 何必王孙惜芳草
【注解】 味闲斋:作者所居之室名。漫题:随意写下的诗篇。 两字署檐唇:指“味”与“闲”二字,在屋檐上刻着。 山裕如还水静真:山峦起伏如画卷,水波宁静如镜。 坐未逾时便归去:坐着不到一个时辰就回去了。 笑予不是个中人:嘲笑我不是个懂欣赏的人。 【赏析】 此诗写对“味闲斋”的感受。 首句点明题意,说屋檐上的“味闲”二字已经刻了很长时间。次句描绘出一种意境,山峦起伏,如同一幅画卷
【注释】 槎:树根。嵚崎(qīn jí):高峻不平貌。般礴(pán bo):指画家挥笔作画时的情景。蓝:指青色的颜料,这里指绘画。 【赏析】 徐贲仿巨然、惠崇二家笔意的诗,是一首写画的诗。诗中描写了作者想象中的一位大画家在大自然中挥笔作画的情景。诗人用“树槎枒复石嵚崎”等词语生动地描绘出一幅幅奇丽的画面,让人仿佛看到了大自然中那神奇美丽的景色。同时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西直门外三首 其三”,这是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要点,分析诗歌形象的基本能力。解答时可从理解诗句内容、体会情感、赏析手法等角度入手。 “春麦方耕秋麦茁,力田孰不趁时和”的意思是春天的麦子刚刚耕下秋天就长出新麦,辛勤耕种的人哪个不是趁着农事好时机呢?“春麦方耕秋麦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