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鼐
汶川千里路漫漫,三峡船如上闸难。 篷底春风九十日,谷城山隔缺堤看。 注释:汶川:今四川汶川县,位于四川省西北部。三峡:指瞿塘、巫山和香溪的峡谷。上闸:指三峡口的瞿塘关。篷底:船篷之下,船舱之中。春风九十日:形容漫长的旅途。谷城:在今四川绵阳市北。堤:水边的土埂或石砌的岸壁。缺堤:指有缺口的水堤。赏析:此诗是作者由张秋至汶上的途中所作,表达了他对旅途艰辛的感概。首句“汶川千里路漫漫”写路途艰远
注释:细草春阴,四周都被碧绿的草丛覆盖,空荡荡的堤坝上花儿凋零,燕子刚刚飞过。飘洒的淡云在哪里呢?迎取鱼山神女归去吧! 赏析:此诗写诗人在张秋至汶上的途中,看到春日里的景色和心情。前两句写诗人所见的春景:细草、碧阴、四围、花落、燕飞。“细草”是春的特征,“春阴”是天气,“碧四围”形容草木青翠茂密,“花落”是春天特有的景象。“空堤”说明没有游人,而“燕初飞”则说明天气晴朗,春意盎然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技巧的能力。 ①“年少诸郎各俊才,要余夜尽广陵杯”两句诗的意思是:年轻的朋友们各有才华,请我与你们共饮直到天明,直到月亮从东方升起;②“明月相随天际去”一句诗的意思是:明亮的月光伴着我们一同离去,消失在天边;③“思君还傍月边来”句的意思是:思念你的心情还随着月光回到身边。 【赏析】 此诗为送别之作。首联写诗人与扬州诸友的离别情景,二、三两联写别离之情
【解析】 此题的考查,主要集中对全诗内容、主题及思想情感等的理解。此题中需要考生对全诗的内容和思想主旨有准确的把握,然后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其情感。 本题要求学生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对重点字词的含义进行解释。“东望隔齐安”,即指故乡东面隔着齐国安郡;“马首才旋”即马的头才转过来,形容时间之短;“略似霸陵临渭上”,霸陵是汉武帝刘彻为纪念他的爱妃阿娇所建,汉文帝刘恒曾在此过冬
阴阴岩偃苍龙腹,片片云飞白鹤翎。 江浦县南来暮雨,滁州山露半边青。 赏析: 姚鼐的《由仪真至滁州口号三首·其三》是一首富有画面感和动感的诗歌。诗人用“阴阴岩偃苍龙腹”描绘了岩石的雄伟与苍劲,而“片片云飞白鹤翎”则展现了云彩的轻盈与飘逸。这两幅画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江浦县南来暮雨”一句,诗人通过描述暮雨的到来
诗句:初日墙隅出未高,孤花丛樾闲相遭。 译文: 早晨第一缕阳光从墙角露出头来,映照在还未盛开的花朵上。周围只有树木与花儿陪伴着,显得格外宁静。沿着池塘行走,穿过一片浓郁的阴霾,只有青蛙的叫声和水车的声音相伴。 赏析: 此首诗以清新脱俗的意境描绘了一幅宁静美丽的田园风光图。诗人通过“初日墙隅出未高”和“孤花丛樾闲相遭”,展现了清晨的宁静与美丽。接着,“陂塘行度重阴底
注释:醉后点着红灯照亮碧树,夜晚观赏广陵城的亭阁。醒来时突然听到苍山的山路,独自倾听寒松在曲涧中的声音。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滁州夜景和自然景色的诗。首句“醉点红镫碧树明”描绘了作者醉酒后看到的景象:他点了一盏红灯笼,灯光照耀下的树木显得格外明亮。这一句通过对比的方式,突出了夜晚的静谧与美丽。次句“夜看亭阁广陵城”,则是诗人在夜晚观看滁州城内的楼阁和城墙,进一步展现了滁州的夜景
胶折燕山风莫胜 箧中片片似春冰 论墨绝句九首其四,由清朝姚鼐所作。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寓意,展现了作者对墨的独到见解及其艺术价值的认识。诗中不仅描述了墨的质地和外观之美,同时也揭示了当时文人墨客对书法艺术理解的局限。以下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赏析以及相关的创作背景介绍: 1. 诗句原文与译文: - 原文: 胶折燕山风莫胜,箧中片片似春冰。 时工止解缘边漆,不悟坚金俨故棱。 - 译文:
朝鲜旧国解烧松,使者朝正数笏从。 著砚未能坚似石,却无胶滞不妨浓。 诗句释义 1. 朝鲜旧国解烧松 - 解:解开、解除。 - 烧松:指烧制的松木,常用于制作砚台的原材料。 - 背景介绍:这里的“朝鲜旧国”可能指的是古代的朝鲜半岛国家,而“解烧松”则暗示着对古代制墨技艺的传承或创新。 - 情感表达:表达了对古老制墨技艺的珍视和怀念。 2. 使者朝正数笏从 - 使者:指来自朝鲜的使者或使节。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 平湖秋棹木兰船: 平湖:平静的湖面;秋棹:秋天里的船桨声;木兰船:用木兰木制成的船。 - 醉八汀花弄碧烟: 醉:沉醉于美丽的景色之中,陶醉其中;八汀:八个洲渚,泛指湖泊中的小岛;花弄碧烟:花朵摇曳在绿色的烟雾中。 - 日暮都忘天近远: 日暮:太阳落山的时候;都忘:全部忘却;天近远:天上的云彩好像离得很近,又好像很遥远。 - 坐看明月到尊前: 坐:坐着不动;看:观赏;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