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鼐
观飞来峰入灵隐寺由寺西上韬光庵乃北高峰上也 连山耸西南,水势东北趋。 山蟠四十里,障合中成湖。 矫矫北高峰,独瞰西南隅。 高下测三二,乃是韬光居。 灵隐古名寺,所处实山跗。 门外地如砥,奇峰矗覆壶。 中空四穿达,立距疑神扶。 所以西域僧,谓是鹫岭逋。 造说固诡异,度形疑非诬。 九月未肃霜,岭木犹荣敷。 我从湖尾来,横截乃西逾。 日薄桑阴闲,舍舟入篮舆。 遂造飞来峰,凿刻多佛图。 题名自元丰
惠山寺观御赐寺内王绂溪山渔隐卷歌 秋阴细雨梁溪前,停舸往酌第二泉。 石岩偃仰神所窟,密林寒邃风泠然。 泉东穿过惠山寺,我从拄杖寻幽异。 山僧手持王绂卷,语我前年寺中事。 火烬竹垆山房图,吏传天府琳琅赐。 晃曜日月升虹霓,山僧室内瞻御题。 次看王画果神妙,清深意境穷天倪。 山长水远合气势,人家渔艇从幽栖。 武林溪口落花出,西塞山外斜阳低。 岂徒画师今莫跻,盂端自喜非常蹊。 三处题诗两番记
注释: 1. 观飞来峰入灵隐寺由寺西上韬光庵乃北高峰上也 2. 徘徊未忍去,曦影俄西晡。 3. 山川自清丽,迹过如鸟乌。 4. 怅怀幽兴极,写托天云孤。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游览飞来峰、灵隐寺和北高峰的过程。 首句“观飞来峰入灵隐寺由寺西上韬光庵乃北高峰上也”,描绘了诗人游览灵隐寺的全过程。 第二句“徘徊未忍去,曦影俄西晡。”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留恋之情。 第三
【注释】 滔滔:波涛滚滚的样子。估客:旧时指商人。江泊夜滩:在江边宿营,夜间靠江而停泊。江岸:指江边的沙滩。不知:不觉。风雨为谁寒:是说不知是谁被风雨所苦。 【赏析】 这是一首写江景秋色的诗。诗人以江水作背景,描绘了一幅江上夜景图,表现了作者的羁旅之思。 首句“滔滔无际是秋澜”,是全篇的总括,也是对后两句的提示。“滔滔”二字既写出了江水的浩瀚无垠,又写出了秋江的汹涌澎湃,给人一种惊心动魄的气势
戊午年九月十四日从出云栖寺作 万树掩映着幽深的光,峰顶太阳刚刚露出。 寺庙楼上人群开始活动,四处山岭鸟儿群集鸣叫。 钟馨声中隐于虚堂深处,僧舍前摆上蔬菜和水。 与道人分别后门径有修竹指引,迂回曲折将出谷地,阴森森仍能走进深处。 转身回望昨天走过的路,木梢尽头一峰突起。 此生入世网罗,实为无明所迷。 岂不因名闻利养被声闻,而心中有所执着。 所以我坚持佛号修行,不追求异宗教派。 眷恋那方清净的寺院
江上竹枝辞 其三 年年八月旺潮期,送潮送到小姑祠。 惟有满天风共雨,小姑祠上送郎时。 【注释】 江上竹枝词:一种民间歌谣。 其三:竹枝词中序数词。 八月:农历八月,潮汛最盛时期。 旺潮:指农历八月份的高潮潮。 送潮:旧时认为潮水涨时有送神之意。 小姑:对年轻女子的称呼。 “惟有”二句:只有那满天的风和雨能将潮送走,所以小姑祠上只有送郎时的风和雨。 【赏析】 《江上竹枝词》是民歌体诗歌
【注释】 寄潞川:诗题。潞,今山西沁县。 江云万重合:形容江面宽阔,云层重叠。 中有故人行:中,内心;故人,老朋友。意指作者思念在潞州的朋友。 西风吹落照:西风,秋风。落照,夕阳的余晖。这里比喻友人的离去。 一半向芜城:一半,一分为二的意思;芜,荒废。这里指友人的去向是芜城的一角。 君家种新竹:君家,你家里的;竹,竹子;新,刚刚长出的。这里指你家里种植的竹子刚长出笋来。 墙阴雨中长:墙阴
注释与赏析: 1. 城边江内出新洲:城边的江里出现了新的小岛。 2. 南北弯弯客缆舟:江面上南北方向弯弯曲曲的是客船的缆船。 3. 莫上滕王阁前望:不要登上滕王阁前观看。 4. 青天无地断江流:青色的天空仿佛连天地都隔断了,江水无法流出去。 译文与赏析: 南昌的竹枝词中有一首名为《城边江内出新洲》的诗,其下一句是: - 南北弯弯客缆舟 这句诗描述的是,江边的城角中,有一个新的小洲出现
诗句输出:东风送客上江船,西风催客下江船。 译文输出:春风送我乘船去长江的上游,秋风则催促我去长江下游。如果天公能听从我的心愿,那就让他吹上一整个年头吧。 关键词注释:江船,长江上的船只;西风,秋季的风。这里的“东风”和“西风”分别代表不同的季节,象征着时间的变化和天气的变迁。 赏析输出: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竹枝词四首》中的第四首。诗中通过描写春天和秋天两个不同季节的风
注释:芜湖江边的竹树枝叶繁茂,露珠比船还要高。池口的铜陵山与江岸相连。哪里能够看到青翠的青山?只能是在西面直到青天。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题“江上竹枝辞”表明这是一首竹枝词,竹枝词是巴渝一带流行的一种民歌,内容多描写男女爱情和民间疾苦,风格清新质朴,语言通俗流畅,富有生活气息。此诗以竹枝词的体式,表达了作者对自然风光的独特感受。前四句描绘了诗人所见之景。首句写江边竹子的茂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