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鼐
【注释】: 1. 汉口竹枝辞 其二:指唐代王维的《汉江临泛》诗。 2. 蜀江水长汉江低:蜀江即四川境内的长江,汉江即湖北境内的长江。 3. 江水东流也向西:指江水从西向东流。 4. 霜后西风江尽落:霜降后,西风吹过江面,使江面结冰,水位下降。 5. 可怜离别汉阳堤:形容分别时的伤感和无奈,汉阳堤是汉江边的一个景点。 【译文】: 四川的河流流向长江,长江水流又向东流去。 霜后西风吹过了江面
汉口竹枝辞 其一 扬州锦绣越州醅,巨木如山写蜀材。 黄鹤楼头望镫火,夜深江北估船来。 注释: - 扬州(yóu jīng):古地名,今江苏省一带,因地处长江下游而得名。 - 锦绣:形容色彩鲜艳美丽。 - 越州(yuè zhōu):古地名,今浙江省绍兴一带,因地处会稽山以南而得名。 - 醅(pēi):指米酒。 - 蜀材:蜀地的木材,指四川地区出产的珍贵木材。 - 黄鹤楼
注释: 南昌的南边是连绵不断的山溪,白色的石头清澈的沙子看不到泥。一到鄱阳湖风浪就会变得很黑,人们哪还愿意再走出江西呢?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风光的诗。诗人以白石清沙为背景,描绘出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图。在诗人笔下,这江边的景色既宁静又美丽,让人流连忘返。然而,当诗人来到鄱阳湖时,却发现这里的风浪已经变得非常黑,甚至让人感到害怕。这时的江岸已经不再是诗人心中那个美丽的画面了
这首诗是一首赠诗,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之情。 首先看第一句:“室临春水幽怀朗”,意思是说,我的屋子靠近春天的水边,环境幽静,让人心情舒畅。这里的“室”指的是住处,“临春水”指的是靠近春天的水源,“幽怀朗”则形容心情愉悦、开朗。 第二句:“坐对贤人躁气无”,意思是说,我坐在对岸,面对贤能的人,没有浮躁的心情。这里的“坐对贤人”指的是与贤能之人相望,“躁气无”则表示没有浮躁的情绪。
左仲郛:人名。 浮渡:泛舟渡河。 诗序:诗的序言,即诗歌开头的一段文字。 昔余尝与仲郛以事同舟:我过去曾和左仲郛一同乘船。 中夜:半夜时分。 出濡须:从濡须出发。濡须是今安徽巢湖市西南的一个古县。 下北江:顺北江而下。北江,长江支流之一。 过鸠兹:经过鸠兹县。鸠兹县在今安徽芜湖市。 积虚浮素,云水郁蔼:天空中云气聚集,水面上雾气弥漫。虚,云。浮,雾。素,淡白的云。 中流有微风击于波上:水流湍急时
左仲郛的《浮渡诗序》独吾郡潜、霍、司空、械眠、浮渡各以其胜出名于三楚。而浮渡濒江倚原,登陟者无险峻之阻,而幽深奥曲,览之不穷。是以四方来而往游者,视他山为尤众。然吾闻天下山水,其形势皆以发天地之秘,其情性阖辟,常隐然与人心相通,必有放志形骸之外,冥合于万物者,乃能得其意焉。今以浮渡之近人,而天下注游者这众,则未知旦暮而历者,几皆能得其意,而相遇于眉睫间耶?抑令其意抑遏幽隐榛莽土石之间,以质这促郛
诗句 1. 曩者,鼐在京师,歙程吏部,历城周编修语曰: ```plaintext 以前,我在京城,歙县的程吏部,历城的周编修说:“ ``` 2. 为文章者,有所法而后能,有所变而后大。维盛清治迈逾前古千百,独士能为占文者未广: ```plaintext 做文章的人,有了一定的法则才能够做到;有了变化才能达到大的境界。清朝治理得非常好,超过了古代千百年,可是能写文章的却很有限。 ```
这首诗的内容是:刘海峰先生的八十寿序鼐之幼也,尝侍先生,奇其状貌言笑,退辄仿效以为戏。及长,受经学于伯父编修君,学文于先生。游宦三十年而归,伯父前卒,不得复见,往日父执往来者皆尽,而犹得数见先生于枞阳,先生亦喜其来,足疾未平,扶曳出与论文,每穷半夜。 今五月望,邑人以先生生日为之寿,鼐适在扬州,思念先生,书是以寄先生,又使乡之后进者,闻而劝也。 让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1.
秦朝著名的政治家和法家代表人物,他因推行严刑峻法而著称。然而,他的政策也导致了秦朝的快速灭亡。这篇文章对李斯的行为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揭示了他的罪行。文章还提到了苏氏和王介甫等历史人物,通过他们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法术之学的危害性
《赠钱献之序》是清代文学家姚鼐创作的一篇散文 ,原文如下: 孔子没而大道微,汉儒承秦灭学之后,始立专门,各抱一经,师弟传受,侪偶怨怒嫉妬,不相通晓,其于圣人之道,犹筑墙垣而塞门巷也。 译文: 孔子去世后,儒家学说开始衰落,汉代的儒生们继承了秦始皇焚书坑儒之后的文化断层,开始了对经典文献的系统整理和研究。他们各自钻研一部经典,通过师徒相传的方式传授知识,但由于学派间的嫉妒和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