曩者,鼐在京师,歙程吏部,历城周编修语曰:“为文章者,有所法而后能,有所变而后大。维盛清治迈逾前古千百,独士能为占文者未广。昔有方侍郎,今有刘先生,天下文章,其出于桐城乎?”鼐曰:“夫黄、舒之间,天下奇山水也,郁千余年,一方无数十人名于史传者。独浮屠之俊雄,自梁陈以来,不出二三百里,肩背交而声相应和也。其徒遍天下,奉之为宗。岂山州奇杰之气,有蕴而属之邪?夫释氏衰歇,则儒士兴,今殆其时矣。”既应二君,其后尝为乡人道焉。
鼐又闻诸长者曰:康熙间,方侍郎名闻海外。刘先生一日以布衣走京师,上其文侍郎。侍郎告人曰:“如方某,何足算耶!邑子刘生,乃国士尔。”闻者始骇不信,久乃惭知先生。今侍郎没,而先生之文果益贵。然先生穷居江上,无侍郎之名位交游,不足掖起世之英少,独闭户伏首几案,年八十矣,聪明犹强,著述不辍,有卫武懿诗之志,斯世之异人也巳。
诗句
1. 曩者,鼐在京师,歙程吏部,历城周编修语曰:
以前,我在京城,歙县的程吏部,历城的周编修说:“
2. 为文章者,有所法而后能,有所变而后大。维盛清治迈逾前古千百,独士能为占文者未广:
做文章的人,有了一定的法则才能够做到;有了变化才能达到大的境界。清朝治理得非常好,超过了古代千百年,可是能写文章的却很有限。
3. 昔有方侍郎,今有刘先生,天下文章,其出于桐城乎?
以前有方侍郎,现在有刘先生,那么天下的文章,应该是出自桐城的吧?
4. 夫黄、舒之间,天下奇山水也,郁千余年,一方无数十人名于史传者;
那黄和舒之间的,是天下奇山异水,经过了一千多年,一个地方没有多少个名字能在史书上留名。
5. 独浮屠之俊雄,自梁陈以来,不出二三百里,肩背交而声相应和也:
只有佛门中的俊杰,从梁陈时期开始,不超过两三百里,他们并肩而立,声音相互应答和谐。
6. 其徒遍天下,奉之为宗:
他们的弟子遍布天下,都尊奉他们为祖宗。
7. 岂山州奇杰之气,有蕴而属之邪?
难道是那种山州的奇才之气,蕴藏并归属于他们吗?
8. 夫释氏衰歇,则儒士兴,今殆其时矣:
当佛教衰落的时候,那些儒家学者兴起,现在看来,正是时候了。
9. 既应二君,其后尝为乡人道焉:
既然回应了两位先生的邀请,此后还曾给乡下的同乡讲述这些经历:
译文
在京城,歙县的程吏部和历城周编修告诉我:
“做文章的人,有了一定的法则才能够做到;有了变化才能达到大的境界。清朝治理得好,超过了古代千百年,可是能写文章的却很有限。以前有位方侍郎,现在有刘先生,那么天下的文章,应该是出自桐城的吧?”
黄和舒之间的,是天下奇山异水,经过了一千多年,一个地方没有多少个名字能在史书上留名。只有佛门中的俊杰,从梁陈时期开始,不超过两三百里,他们并肩而立,声音相互应答和谐。他们的弟子遍布天下,都尊奉他们为祖宗。难道是那种山州的奇才之气,蕴藏并归属于他们吗?当佛教衰落的时候,那些儒家学者兴起,现在看来,正是时候了。既然回应了两位先生的邀请,此后还曾给乡下的同乡讲述这些经历。
注释
- 方侍郎:指曾任明朝方侍郎的方苞(字子重)。
- 刘先生:指刘献廷(字继庄)。
- 康熙间:指的是清朝康熙年间。
- 卫武懿诗之志:指的是卫武公对诗歌艺术的追求和成就。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对话形式表达了作者对当时学术风气的看法。首先提到了清朝时期的学术繁荣与人才辈出,然后转向了个人经历的分享——一位名叫方侍郎的前辈对他的影响,以及他与另一位名叫刘献廷的学者的互动。通过这些描述展示了作者对于文人学士及其作品价值的高度评价,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文学创作的重视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