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子曰:“大清有天下,仁矣。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妻笑曰:“何以谓之贼也?”曰:“今也有负数匹布或担数斗粟而行于涂者,或杀之而有其布粟,是贼乎,非贼乎?”曰:“是贼矣。”
唐子曰:“杀一人而取其匹布斗粟,犹谓之贼;杀天下之人而尽有其布粟,而反不谓之贼乎?三代以后,有天下之善者莫如汉,然高帝屠城阳,屠颍阳,光武帝屠城三百。使我而事高帝,当其屠城阳之时,必痛哭而去之矣;吾不忍为之臣也。”
妻曰:“当大乱之时,岂能不杀一人而定天下?”唐子曰:“定乱岂能不杀乎?古之王者,有不得已而杀者二:有罪,不得不杀;临战,不得不杀。有罪而杀,尧舜之所不能免也;临战而杀,汤武之所不能免也;非是,奚以杀为?若过里而墟其里,过市而窜其市,入城而屠其城,此何为者?大将杀人,非大将杀之,天子实杀之;裨将杀人,非裨将杀之,天子实杀之;卒伍杀人,非卒伍杀之,天子实杀之;官吏杀人,非官吏杀之,天子实杀之。杀人者众手,实天子为之大手。天下既定,非攻非战,百姓死于兵与因兵而死者十五六。暴骨未收,哭声未绝,目眦未干,于是乃服衮冕,乘法驾,坐前殿,受朝贺,高官室,广苑囿,以贵其妻妾,以肥其子孙,彼诚何心而忍享之?若上使我治杀人之狱,我则有以处之矣。匹夫无故而杀人,以其一身抵一人之死,斯足矣;有天下者无故而杀人,虽百其身不足以抵其杀一人之罪。是何也?天子者,天下之慈母也,人所仰望以乳育者也,乃无故而杀之,其罪岂不重于匹夫?”
”`
唐子说:“大清占有天下,是仁德的。自从秦朝以来,凡是做帝王的都是盗贼。”
妻子笑着问:“你为何称他们为‘贼’?”
唐子回答:“现在有负数匹布或者担数斗粟而行于涂者,或者杀之而有其布粟,这是所谓的贼吗?还是什么不是贼呢?”
妻子说:“这就是所谓的贼啊。”
唐子说:“杀一人而取其布粟,尚且称之为贼;那么,杀天下之人而尽有其布粟,反不谓之贼乎?三代以后,有天下之善者莫如汉,然高帝屠城阳,屠颍阳,光武帝屠城三百。如果我而事高帝,当其屠城之时,必痛哭而去之矣;吾不忍为之臣也。”
妻子说:“在乱世之中,怎能不杀一人而定天下?”
唐子说:“平定乱局岂非需要杀人?古代君王只有两种情况不得已杀人:一是这个人犯了死罪,不得不杀;二就是面临战争,不得不杀。有罪而杀,尧舜之所不能免;临战而杀,汤武之所不能免;非是,奚以杀为?若过里而墟其里,过市而窜其市,入城而屠其城,此何为也?大将杀人,非大将杀之,天子实杀之;裨将杀人,非裨将杀之,天子实杀之;卒伍杀人,非卒伍杀之,天子实杀之;官吏杀人,非官吏杀之,天子实杀之。杀人者众手,实天子为之大手。天下既定,非攻非战,百姓死于兵与因兵而死者十五六。暴骨未收,哭声未绝,目眦未干,于是乃服衮冕,乘法驾,坐前殿,受朝贺,高官室,广苑囿,以贵其妻妾,以肥其子孙,彼诚何心而忍享之?若上使我治杀人之狱,我则有以处之矣。匹夫无故而杀人,以其一身抵一人之死,斯足矣;有天下者无故而杀人,虽百其身不足以抵其杀一人之罪。是何也?天子者,天下之慈母也,人所仰望以乳育者也,乃无故而杀之,其罪岂不重于匹夫?”
译文:
唐子说:“大清占有天下,是仁德的。 自从秦朝以来,凡是做帝王的都是盗贼。”
妻子笑着说:“为什么你称他们是贼呢?”
唐子回答:“现在有负数匹布或者担数斗粟而行于涂者,或者杀之而有其布粟,这是所谓的贼吗?还是什么非贼呢?”
妻子说:“这就是所谓的贼啊。”
唐子说:“杀一人而取其布粟,尚且称之为贼;那么,杀天下之人而尽有其布粟,反不谓之贼乎?三代以后,有天下之善者莫如汉,然而高帝屠城阳,屠颍阳,光武帝屠城三百。如果我而事高帝,当其屠城之时,必痛哭而去之矣;吾不忍为之臣也。”
妻子说:“在乱世之中,怎能不杀一人而定天下?”
唐子说:“平定乱局岂非需要杀人?古代君王只有两种情况不得已杀人:一是这个人犯了死罪,不得不杀;二就是面临战争,不得不杀。有罪而杀,尧舜之所不能免;临战而杀,汤武之所不能免;非是,奚以杀为?若过里而墟其里,过市而窜其市,入城而屠其城,此何为也?大将杀人,非大将杀之,天子实杀之;裨将杀人,非裨将杀之,天子实杀之;卒伍杀人,非卒伍杀之,天子实杀之;官吏杀人,非官吏杀之,天子实杀之。杀人者众手,实天子为之大手。天下既定,非攻非战,百姓死于兵与因兵而死者十五六。暴骨未收,哭声未绝,目眦未干,于是乃服衮冕,乘法驾,坐前殿,受朝贺,高官室,广苑囿,以贵其妻妾,以肥其子孙,彼诚何心而忍享之?若上使我治杀人之狱,我则有以处之矣。匹夫无故而杀人,以其一身抵一人之死,斯足矣;有天下者无故而杀人,虽百其身不足以抵其杀一人之罪。是何也?天子者,天下之慈母也,人所仰望以乳育者也,乃无故而杀之,其罪岂不重于匹夫?”
赏析:
这段文字出自清代学者唐甄的著作《室语》,其中通过对话形式探讨了政治、道德和法律之间的关系。唐甄以其尖锐的言辞和深邃的见解对当时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批判。他不仅指出帝王统治下的道德沦丧,还深入分析了暴力统治的不合理性和危害。
唐甄的论述充满了哲学意味和政治智慧。首先提到的“大清”一词,暗示了作者对于清朝统治的看法——一个看似仁义实则残酷的统治。通过对历代帝王的评价,唐甄揭示了一个历史规律,即那些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人往往会走向道德的边缘。
文章的核心观点在于强调统治者的残暴和无情。在描述高帝和光武帝时,唐甄使用了极端的例子来说明战争和屠杀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这种描述不仅展现了唐甄对历史的深刻洞察,也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和批评。
文章的最后一部分通过对比帝王与普通人的行为来强化论点。唐甄指出,即使是皇帝这样的最高统治者,在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杀人也是不可接受的。他强调了道德和伦理的重要性,以及统治者应该受到的道德约束。
《室语》是一篇充满激情和批判精神的政治评论文章。它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现代政治的反思和警醒。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唐甄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还能从中感受到他对于正义和真理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