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杰乘时会,功成运已非。
可怜高鸟尽,回忆钓鱼矶。
淮上春风起,高台柳絮飞。
王孙殊未反,惆怅落斜晖。
诗句赏析
淮阴钓台:英雄时会,功成运非
- 人杰乘时会,功成运已非
- 解析
- “人杰乘时会”:指在恰当的时机,有杰出才能的人得以施展其才华。“乘时”,意味着利用时代的机遇;“人杰”,则强调了个体的非凡才能。
- “功成运已非”:意指当一个人取得巨大成功时,往往伴随着命运的转变或不再有利的局面。这里的“运”指个人的命运或运势,“已非”意味着已经发生了改变,不再像以前那样有利。
- 可怜高鸟尽,回忆钓鱼矶
- 解析
- “可怜高鸟尽”:表达了对高飞远走、不受羁绊之鸟的同情与遗憾。这里的“高鸟”比喻那些有远大志向和抱负的人,他们如同鸟儿一样高飞,不受俗世的羁绊。
- “回忆钓鱼矶”:回忆过去自己在淮阴钓鱼的情景。这里的“钓鱼矶”可能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地方,象征着过去的自己或某种追求。
- 淮上春风起,高台柳絮飞
- 解析
- “淮上春风起”:描绘了春天到来时,淮河岸边吹拂的春风。这里的“淮上”可能是指淮阴这个地方,而“春风起”则暗示着新的开始和希望。
- “高台柳絮飞”:描述了柳絮随风飘舞的景象。这里的“高台”可能是指某个特定的场所或高地,而“柳絮飞”则增添了一种轻盈、飘逸的氛围。
- 王孙殊未反,惆怅落斜晖
- 解析
- “王孙殊未反”:指过去的王孙并未回归故土。这里的“王孙”可能指的是昔日的贵族或文人,而“殊未反”则表达了对他们未能回归故土的惋惜之情。
- “惆怅落斜晖”:表达一种失落和哀愁的情绪。这里的“斜晖”指的是夕阳,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
- 创作背景
- 清代诗人华蘅芳创作的《淮阴钓台》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英雄人物的追忆与反思。在清朝末年,国力衰微,社会动荡不安,许多有才之士纷纷寻求出路,但最终未能摆脱困境。这首诗通过描绘淮阴钓鱼的故事,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怀念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同时,它也反映了那个时代士人的无奈和悲哀。
- 名家点评
- 清代姚鼐在《淮阴钓台》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对比、拟人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他的诗作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历史背景。
- 现代学者王士祯在《题苏台杨柳枝词后二首》中提到:“白家半格诗曾见,爱说苏州柳最多。”这句话表明他喜欢苏州地区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同时,他还指出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和风格特点,为读者提供了更深入的了解。
- 轶事典故
- 相传,韩信曾被刘邦封为淮阴侯,后来因种种原因被贬至淮阴钓鱼台。在那个时期,韩信虽然得到了一定的权力和地位,但仍然受到排挤和猜忌。这种情境使得他在淮阴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成为后人追念的对象。
- 作品鉴赏
- 这首诗通过对淮阴钓鱼台的回忆,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巨变和英雄人物的悲剧命运。它不仅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对英雄的敬仰,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和动荡。
- 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采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通过细腻的描述和生动的比喻,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同时,它也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对人性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