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江流断,双崖地脉通。
冥冥浮积气,漠漠送长风。
沧海孤帆外,神州落照中。
人生如鸟迹,独上俯鸿蒙。

【注释】

万里江流断:长江横亘中国,源远流长。

双崖地脉通:天门山是两山夹峙,一东一西,中间有一条峡谷。

冥冥浮积气:冥冥,形容茫茫一片。浮积气,指云雾弥漫的大气。

漠漠送长风:长风,指狂风,大风。

神州落照中:神州,指中原地区。落照,夕阳西下时余光映在水面上的景象。《水经注》说:“日出扶桑(今山东半岛东端)而人于海,初出之顷为朱明,日炎炽也;已出者为白,日稍衰也,其末则耀景属天,光晖朗曜也。”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写诗人游历天门山时的所见所感。诗的前两句写天门山的地理形势和自然景观。后六句写自己观海、登岸、涉水等情事以及由此产生的感想。全诗意境开阔,气象雄浑,气势磅礴,语言精练,形象鲜明,是一首优秀的山水小诗。

“万里江流断,双崖地脉通”,这两句写天门山的地理形势和自然景观。万里江流是指滔滔不尽的长江。天门山地处长江中游,地势险要,是长江三峡之一。它由东西两座大山夹峙而成,中间有一条峡谷。东边那座山叫“朱雀山”,西边那座山叫“元武山”。二山之间有一条峡谷,这就是著名的天门洞。据《太平寰宇记》载:“天台岳,一名天门山,一名天门道场。有二峰相向如门状,故名。上有石笋如剑焉。”天门山因有“天门”而得名。天门山是三峡之一,也是三峡中最为险峻的一道山峡,历来有“天开三扇云锁四山”之说。“断”,就是中断,指长江水势汹涌,奔腾不息,从西向东奔泻而去。“双崖地脉通”,即地脉相通。“通”,就是相连。东边的朱雀山与西边的元武山相夹峙,构成一个天然的峡谷,这就是有名的三峡。天门山与三峡之间的峡谷,便是天门山的地脉。

“冥冥浮沉气,漠漠送长风。”“冥冥”指云雾弥漫。“长风”,指狂风。“浮沉气”就是云雾弥漫之气,也就是阴霾笼罩之气,这里用来比喻长江上滚滚而来的大雾。“冥冥”二字点出了天气的恶劣,也烘托了诗人面对险境时的惊惶心情。“漠漠送长风”,意思是说,在这茫茫的云雾弥漫之中,一股狂风正向远方吹来。“送长风”,既表明风的强劲有力,又暗示了诗人此时身在险境,前途未卜。

“沧海孤帆外,神州落照中。”这两句的意思是:大海之上,只见一只孤帆远去;神州大地,已是落日余晖洒满。这两句用沧海孤帆、落日余晖来渲染气氛,突出了诗人身处危境、前途未卜的悲凉心境。

“人生如鸟迹,独上俯鸿蒙。”“鸟迹”,喻指人生。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人生就像鸟的足迹,匆匆过客,转瞬即逝。诗人站在巍峨高耸的天门山上,俯瞰着下面波涛汹涌的长江和苍茫无边的大江东去,不禁感慨万千,思绪万千。他想到人生的短暂、生命的脆弱、世事的无常等等,不由得发出了人生如鸟迹的感叹。“俯鸿蒙”,是说俯视那渺茫无际的太空。“鸿蒙”,传说古代最原始的天地还没有开辟之时的状态,这里借指宇宙。这两句既是对前两句的具体化和深化,又是进一步抒发自己的感慨和不平。

这首诗以写景为主,但写景中寓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首联先写天门山的地理位置及其险要,次联再写天门山的自然景象。颔联承颔,继续描写天门山的景色,颈联写诗人观海、渡江、涉水的情景,尾联抒写诗人面对壮丽山河而产生的感慨之情。全诗意境开阔,气象雄浑,气势磅礴,语言精练,形象鲜明,是一首优秀的山水小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