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存
【注释】 二月望日:农历二月十五。二月十五是春天的中旬,天气晴朗暖和,万物复苏的时候。望日:农历每月十五。社日:古代祭祀土神、谷神的日子。 忽忽:形容时光飞逝,不知不觉已过去了一半(春)的时光。 我酒不得持:指没有酒可以喝。 今晨始无事:今天早晨开始没有什么事要做。 草离离:指田野上的草丛长得很茂盛。 喧禽:鸣叫的鸟禽。 群动:各种动物。 营:耕种。 驱牛向东菑:驱使着牛到东方的农田去耕田。菑
诗句原文: 千仞屏罳杳霭中,晴霏朝暮乍青红。 遥知郁郁纷纷处,下有先秦白发翁。 注释如下: - “千仞屏罳”: 指高耸入云的景象,形容山势险峻如同高大的屏风。 - “杳霭”: 形容云雾缭绕的景象。 - “晴霏”: 指清晨或傍晚时,云雾散去后阳光照射下的景色。 - “青红”: 这里用来形容颜色鲜艳,如晨曦或夕阳的余晖。 - “遥知”: 猜测、推测之意。 - “郁郁”: 此处形容众多、繁密的样子。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应了解诗意,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手法、思想情感等,最后指出好在哪里或有什么作用等。 “青青园中葵”:指葵菜。 “托根信云美”:托根于云朵之间,是因为它相信云朵是美好的东西。 “夙承春风恩”:早先承受了春天的恩惠,指葵菜在春风的吹拂下茁壮成长。 “愿得羞王公”:希望有朝一日能羞死王公贵族。 “颜色照筐篚”:形容其颜色鲜艳
诗句输出:城头三弄夕烟横,城上戎衣寝不惊。 译文:城头上响起三声鼓声,暮色中的烟雾弥漫。城中的士兵已经休息,不再被战鼓声惊醒。 注释: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徐瑞对东湖十咏中“江城暮角”的描绘。诗中的“城头三弄”指的是战地鼓声,而“夕烟横”则形象地表达了黄昏时分的景象。这里的“戎衣”指的是士兵的军装,而“寝不惊”则表达了他们已经不再为战争所困扰,已经安睡。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
湖光三面浸楼台,东面天横锦绣堆表明了东湖的美丽景色:湖的三面被美丽的楼台所环绕,其中东面的水面如同天上的彩绸一般美丽。 辨取四时洲上醉,不妨三日一花开描述了东湖四季如画的美丽景色:在湖的洲上,人们可以辨别出四季的变化,享受不同的美景。这里的“辨”和“醉”都是动词,“取”是介词,“四时”是指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洲上醉”是指欣赏湖上的美景,“不妨”表示没关系,“三日一花开”指的是每天看一次花就开
晴霏冉冉上松枝,莫莫堂中茗事迟。 欲访赵州消午困,趁渠蟹眼未生时。 注释:在晴朗的天空中细雨纷飞,轻轻地飘落在松树上,使得茶事的进行变得有些迟缓。想要去拜访禅宗大师赵州,消除午后的困倦,趁着螃蟹般的水波还没有生成之时。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优雅的画面,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和人物情感的和谐统一。首句“晴霏冉冉上松枝”,通过对天气和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
东湖十咏 其四 颜亭荷雨 万斛明珠洗绿盘,鲁公亭上倚阑干。 谁知倒挽银河下,天为忠臣洗肺肝。 翻译: 万斛珍珠般明亮的雨水洗涤着绿色的荷叶,诗人站在鲁公亭上倚栏远眺。谁能想到,这倾泻而下的大雨其实是上天为了洗净忠臣们的怒气而降下。 赏析: 这首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东湖夏日荷塘的自然美景,并通过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表达了对忠臣的敬意和哀悼
【注释】 东湖十咏 其五 湖中孤寺:指苏州城西的报恩寺。 岿然:高大挺立的样子。 沧洲:沧海。 老僧隐几:隐去坐具。几,小桌。 青枫:枫树,常绿乔木,叶有红、黄、斑驳等色。 沧洲白鸟:指海鸥,因栖息在沧海之上而得名。 【赏析】 此诗为苏州十景之一“湖中寺”的描写。首联写报恩寺的雄姿,颔联写寺中老僧之悠然自得,颈联写苍鹭戏水之自由自在,尾联写僧人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与喜爱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高远
东湖十咏 其八 新桥酒旆 桥边窗户小家楼,新钓鱼肥酒旋篘。 可是东风能唤客,青帘舞过柳梢头。 注释:在桥的旁边有一家小巧的楼阁,里面新钓到的鱼很肥美,于是将它们煮酒品尝。这也许是因为春风的缘故吧,风儿吹动着帘子,好像在邀请人们去那里喝酒。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春天里一个普通而宁静的午后,诗人在桥边的小酒馆喝酒,享受着春日暖阳和美景,心情愉悦。诗的前两句通过描绘酒馆的环境和氛围
范宽小景 蹇驴驮醉暮归迟,一犬迎门吠短篱。 此是诗人堪画处,画来又费几人诗。 译文: 蹇驴驮着醉酒的我傍晚时分归来,一只狗在门口吠叫,因为篱笆太矮了。 这个场景正是诗人可以用来作画的,但是要画出这样的景象,又有多少人能写出这样的诗句呢? 注释: 蹇驴:指跛脚的驴,这里用来代指作者自己。 驮醉:背着酒回来。 短篱:篱笆太矮。 此是诗人堪画处:这里是诗人用来作画的好地方。 堪:可以。 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