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忽春已半,我酒不得持。
今晨始无事,出门草离离。
喧禽乐新霁,群动各以时。
居人亦有营,驱牛向东菑。
我学叹迟暮,今兹复来兹。
同舍笑谓我,用此铅椠为。
当年不见察,万世以俟谁。
明朝是社日,且啜山中醨。
【注释】
二月望日:农历二月十五。二月十五是春天的中旬,天气晴朗暖和,万物复苏的时候。望日:农历每月十五。社日:古代祭祀土神、谷神的日子。
忽忽:形容时光飞逝,不知不觉已过去了一半(春)的时光。
我酒不得持:指没有酒可以喝。
今晨始无事:今天早晨开始没有什么事要做。
草离离:指田野上的草丛长得很茂盛。
喧禽:鸣叫的鸟禽。
群动:各种动物。
营:耕种。
驱牛向东菑:驱使着牛到东方的农田去耕田。菑:同“菜”。
同舍:同伴的人。笑谓我:笑着对我说。
学叹迟暮:感叹自己有学问却年老力衰,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
今兹复来兹:今天的活动又要开始了(指社祭)。
铅椠:铅刀和木简,古代书写用的工具。这里比喻写作工具。
当年:从前。不见察:不被理解或赏识。
万世以俟谁:等待谁来赏识。以:介词。俟:等待。谁:谁人,哪一个人。
明朝是社日:明天是祭祀土地神的日子。
且啜山中醨:暂且喝点山泉水解渴。醨:同“酏”,清酒。
【赏析】
此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时诗人在睢阳与睢阳士人一起参加社祭。
首联起笔突兀,写春已半,春光易逝。颔联写诗人无酒可饮,因春事未了而闲坐无聊也。颈联写农忙季节到来,人们忙于耕作,而诗人却无事可做。尾联写诗人感慨自己有才学却老迈,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因而自嘲说:“今日的活动又要开始了。”末句又回到开头的“二月望日”,照应题目,点题之旨,言归正传。
这首诗是诗人在参加睢阳的社祭时所作。全诗语言平实自然,不假雕琢,却能生动地反映当时社会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