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风流、少年杜牧,如今双鬓成雪。
来寻豆蔻梢头梦,二十四桥明月。
人事别。
把故国、兴亡欲问无人说。
淮云万叠。
但雨外疏钟,烟中断角,到晓共鸣咽。
芜城外,几树西风落叶。
消磨多少豪杰。
平山堂上朝中措,千载妙音几绝。
歌一阕。
怪水部、梅花怪我心如铁。
才情未竭。
待跨鹤重来,缠腰半解,一奏玉笙彻。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的鉴赏。赏析诗句是诗歌赏析的重要环节。考生应从思想内容、表现手法和艺术效果三方面进行分析,分析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逻辑的严密性、论述的条理性等,答题时要求层次清晰、语句流畅简明。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诗意,然后把握主旨,最后结合写作背景及注释进行赏析。
“扬州”句:指杜牧,字牧之,唐代诗人,曾任宣州团练判官,后为黄州刺史,官至中书舍人,世称杜牧之。杜牧有诗名,与李商隐齐名,号称小李杜。杜牧在扬州任上曾作《阿房宫赋》,因此被后人称作杜牧才子。
“笑风流、少年杜牧,如今双鬓成雪”:指自己年华已逝,鬓发苍苍,与年少时期的杜牧相比,不禁感叹时光易逝。
“来寻豆蔻梢头梦,二十四桥明月”:这里指作者来到扬州寻找梦中的美景,但可惜的是,二十四桥的月色已无法再现。这两句是说,自己虽然来到扬州,但却无法找回昔日梦中的景象。
“人事别”二句:意谓人世间的离别让人难以忍受。把故国兴亡欲问无人说,即“欲问无人说”,意谓自己想要询问国家兴亡之事,但无人回答。
“淮云万叠”句:意为淮河的云雾层叠重叠,如烟似雾地笼罩着大地。
“芜城外”句:意谓芜城之外,西风吹过,落叶满地。这两句的意思是,淮河两岸,云雾缭绕,西风劲吹,落叶满地,令人心生悲凉。
“消磨多少豪杰”:意谓许多英雄豪杰都在这里消逝了。
“平山堂上朝中措,千载妙音几绝”:意思是说,平山堂之上,曾经流传着一首美妙的曲子,然而如今却已经无人传唱。
“歌一阕:”即“一曲”。这一句的意思是:唱起一曲《梅花落》吧!
“怪水部”句:指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有“忽闻水上琵琶声”之句。
“才情未竭”句:意谓自己虽然才华横溢,但并未完全枯竭,仍想重游扬州旧地,再听那曲终人散的《梅花落》。
【答案】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流寓扬州之作。词的开头两句写杜牧的才情与衰老。“笑风流”三字写出杜牧的潇洒不羁;“双鬓成雪”写出杜牧的憔悴衰老。“来寻豆蔻梢头梦”一句,写出杜牧当年扬州之行的情景。而“二十四桥明月”,又使人们回忆起当年杜牧与友人相会于二十四桥的美好时光。“人事别”两句,表达了杜牧对扬州的思念之情。“淮云”四句,抒发了作者对淮河上空弥漫的云雾、萧瑟秋风和遍地落叶的伤感。“消磨多少豪杰”一句,写出了英雄人物的逝去,暗含着对历史的慨叹。“平山堂上朝中措”两句,点出扬州的名胜古迹。“歌一阕”三句,化用白居易《长恨歌》中“忽闻水上琵琶声”一句,以引起人们对往昔美好生活的回忆。“怪水部”两句,指出自己才华横溢,尚未衰竭;“才情未竭”,意谓自己欲重游扬州旧地,再听一曲《梅花落》。结尾两句,表达出作者对故国的眷恋之情和壮志难酬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