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思肖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倩女离魂图的诗,下面是逐句释义: 1. "有心谁怕铁为墙":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爱情的坚定信念。他认为,即使心中有恐惧和疑虑,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就能跨越任何障碍。这里的“铁为墙”象征着阻碍和困难,但诗人认为这些困难是可以被克服的,只要有足够的信心和决心。 2. "直透虚空未易量":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爱情的绝对忠诚。他认为,爱情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穿透一切,包括虚空和困难
【解析】 此诗前两句写橘的外形,后两句是议论。 第一句“剖破浑沦一壳宽”,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橘的形状,形象生动,富有生活气息。 第二句“二仙飞去已云端”,用神话故事中的“二仙”指代仙人,以“二仙”飞升到“云端”来暗喻橘中仙人。 第三句“须知橘里封疆别”,点出橘中有仙境和世俗之界,表明橘中仙人与凡人的区别。 第四句“莫作凡间胜负看”,告诫人们不要在世俗的得失上斤斤计较。 【答案】 译文
注释: 忘了堂堂六尺身,鬼花生艳幻微春。 绝怜蚁窟无分晓,迷尽古今多少人。 译文: 忘了堂堂六尺身躯,鬼花生得如此艳丽,如同春天的微风。 无比怜悯蚂蚁的洞穴,黎明时分没有一点光亮,让人迷失方向,直到黄昏才找到出路。 赏析: 南柯一梦是唐代传奇小说《枕中记》中的典故,故事讲述了卢生在槐安国做了一个大官,过着富贵奢华的生活。然而,当他醒来后,发现自己已经回到了人间,而槐安国也消失了
诗句原文: 苕霅春深花满溪,一钩翻动碧琉璃。 蓑衣箬笠尽有意,不到斜风细雨知。 译文: 在春天的深处,苕霅溪畔花儿盛开,一钩新月映照在碧绿如玉的湖面。 渔父身着蓑衣戴箬笠,意气风发地泛舟江上,却不知细雨将至。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的山水画卷,诗人通过生动的笔触,展现出苕霅溪边春意盎然的景象。诗中“一钩翻动碧琉璃”形象地描述了月亮在湖面上的倒影,如同碧绿的琉璃般晶莹剔透
【注释】1.东老:即沈东老。2.吕洞宾: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相传唐天宝中遇钟离权学道。3.烂醉以为期:形容喝醉了酒。4.聊题不涉毫端句:意思是说写的诗很浅显,不用毛笔书写。5.早被石榴皮得知:《庄子·逍遥游》:“吾惊怖其言,犹时怕人之观我、我岂敢以有骄人哉?况乎园客耶?”这里的“园客”指仙人。6.石榴皮:一种植物,传说中能知人意。 【赏析】 此诗为《全唐诗》所载,共两首,这是其一
注释: 中秋:即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苦雨:形容天气阴沉,雨水很多。 天柱峰:位于安徽省歙县,是一座著名的山峰。 赏析: 这首诗以中秋节为背景,描写了作者登天柱峰赏月的情景。诗的开头两句,作者表达了自己对于中秋美景的喜爱之情。他喜爱中秋的月色,也喜欢中秋的天气,因为这个时候的天空总是那么的清澈明亮。 接下来的句子却突然转折,原来这里的天气并不是晴朗的。而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风雨兼程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 在成都草堂时期,面对秋风卷起的茅草,诗人杜甫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幅秋夜雨淋的景象,也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和百姓深切的忧虑。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开篇即以狂风暴雨之势,勾勒出一幅秋天的凄凉图景,展现了天气与环境对杜甫生活的影响。首句中,“卷”字生动地表达了风力的强烈与不可抗力,而“三重茅”则揭示了茅屋的简陋和脆弱
吕洞宾是唐代著名的道士,相传他曾经卖过墨。这首诗就是吕洞宾卖墨时写的。 链就玄玄一块金(墨的制作) 朝磨暮写愈精神(使用它写作文或绘画等) 先生此墨初无价(它的品质很高) 不识谁为买墨人(不知是谁买了这好墨) 首二句是说:吕洞宾用玄玄墨(黑色的墨水)写成了一篇文章,用玄玄墨写了一幅字画。 后二句是说:他用玄黑墨写出的文章和作品,价值连城,没有比它更低的价钱了。但是,他不认识买墨的人是谁
韩昌黎祭鳄鱼图 从历史到现实,对自然与权力的深刻反思 1. 原文回顾 - 韩愈《祭鳄鱼文》背景概述 - 鳄鱼在古代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 文中先王治水故事与现实政治联系分析 2. 内容解析 - 《祭鳄鱼文》中的历史典故与象征含义 - 韩愈如何通过历史来警示未来 - 文本中“鳄鱼”比喻及其政治寓意 3. 译文翻译与注释 - 逐句翻译原文至现代汉语版本 - 关键词汇及成语注释详解 -
卢仝煎茶图 月团片片吐苍烟,破帽笼头手自煎。 七碗不妨都吃了,恣开笑口骂群仙。 注释: - 月团片片吐苍烟:月亮的形状如团团的饼片,在月光下散发出淡淡的烟雾。 - 破帽笼头手自煎:头戴破旧的帽子,身披褴褛的衣服,亲手煎茶。形容诗人生活的艰辛和对生活的态度。 - 七碗不妨都吃了:喝了七碗茶也无妨,表达了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同时也体现了他的豁达心态。 - 恣开笑口骂群仙:随心所欲地张开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