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大钦
【注释】 《冬斋书兴十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是第一首,描写了诗人在冬夜读书时的情景。 1、山横平野静:意思是说山横卧在地上,平旷的土地十分安静。 2、月照青林圆:意思是月亮照着青翠的树林显得圆满。 3、褰裳拾明月:意思是提起衣裳去捡地上的明月。 4、吾怀亦冷然:意思是我的胸怀也是冷清清的。 【赏析】 这是一首写冬夜读书情景的诗。诗人把读书时的情思和自然景观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以景托志
诗句释义: - 寒光动墟落,禾黍依时繁。 “寒光”指冬天的寒气或霜冻,“墟落”指乡村或村落,“禾黍”指禾苗和黍子,都是农作物。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寒冷的冬日里,田野上霜冻覆盖的景象,以及那些按照时节生长的庄稼,都映衬出一种寂静和冷清的氛围。 - 无心闲世界,寂寞白云轩。 “无心”可能指的是诗人对世事的冷漠或者无心参与,“闲世界”则形容了诗人所处环境的安静和远离尘嚣
【注释】 斋:书斋。 晏:晚。 云园:指作者的居室,因居处四周有白云缭绕而得名。 夜月:指月亮。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借咏画寄托自己的情怀,以“云”、“月”为题,抒发了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静处岁时晏”,是说在宁静的环境中,岁暮天寒,日子过得悠闲而舒适。“荒斋人迹稀”,是说在僻静的书斋中很少听到人声,只有偶尔的虫鸣而已。“独有云园月,夜夜伴清辉”。这里所说的“月”是指月亮
【注释】 杖藜:拄着手杖,表示年老。霜华白:指冬霜已降,草木皆白。青山:这里指作者的家山。荆扉:用荆条做成的门,指简陋的住所。萧瑟:形容风雨声。拨书眠:因风雨打窗而睡不成觉。 【赏析】 这是一首纪行诗。诗人在冬天来到故乡,看到雪后初晴的景色,触景生情,有感而发。“杖藜霜华白,青山亦可怜。”这两句是写景,点明了时间和地点。“杖藜”是拄着拐杖,表明年岁已高;“霜华白”说明时间已到冬天
注释:皎洁的月光照耀着简陋的柴门,冷飕飕的寒风吹拂过修长的竹子。在这寒冷的夜晚,只有我一人孤独地思念远方的人。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诗人孤寂清冷生活和内心情感的小诗。首句写景,“明月照”点明时间,“柴门”点明环境,“寒风吹”交代天气,“修竹”是诗人的住所,用笔简洁而含蓄。第二句直接抒情,“寥寥”,即空阔寂静的意思,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寂寞、冷清和孤独。第三句写夜思,“幽人”,指隐士
注释:云霞成了伴侣,虚白是侍从的衣巾。却对桃源人说道,如今出山与隐退,真是真假难辨。 赏析:这是一首以隐居生活为题材的诗歌。诗人通过描绘隐居生活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首句“云霞成侣伴”,描绘了一幅云霞相伴的景象,给人以宁静、美好的感觉。接着,诗人又用“虚白侍衣巾”来进一步描绘隐居生活的环境。这里的“虚白”指的是天空中的云彩,而“侍衣巾”则是指陪伴在诗人身边的白云
注释:人生百年,常常得意,四海之内,我身如轻。诗酒频繁,令人心欢,茅屋岁末,更添情思。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冬日里写下的,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他感叹人生在世常能得意,四海之中如同自己一人一般轻松自在。同时,他也欣赏诗歌和美酒给他带来的快乐,认为这两者可以让他忘却尘世的烦恼。最后,他又感慨到了年岁渐长,茅屋中的那份情感也愈发浓厚。整首诗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注释: 寒原 寒冷的光线映照在寂静的乡村,我站在山巅远眺那连绵的原野。 周围的云海辽阔无边,只听到鸟儿归来时欢快的叫声。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位诗人站在高高的山巅上,远眺远方的景象。首句“寒光清邑里”,以“寒光”点出季节,营造一种清冽、宁静的氛围;“清邑里”则表明诗人所在的地理位置,可能是一个偏僻的小村落。第二句“夕望杳川原”,则是诗人在傍晚时分,望着远处的山脉和原野,那种辽阔
注释:有欲望的人情感都虚幻,无为的道开始就受到尊崇。云雾缭绕散开幽深的书卷,青山上的月亮映照着门户。 赏析:这首诗以冬日读书的心境作比,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诗中“有欲情俱幻”一语,揭示了欲望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追求。而“无为道始尊”则进一步强调了道家的无为哲学思想,认为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和解脱。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注释:枕席上摆满了琴和书籍,拉开帷帐就能看到远方的山峰。 山人自己非常幽静,云鹤会来与他相伴。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隐士生活的诗。前两句写室内外环境,后两句写隐士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诗人在冬日里,以琴书为伴,生活闲适而清雅。打开窗帘,便能看到那遥远的山峰。他喜欢独自欣赏这美丽的山水。山中之人,常常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但诗人却认为这样的生活环境更有利于陶冶情操,提升修养,因此他并不排斥这种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