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琦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的诗人苏轼,他在诗中描绘了自己从废瓦中淘得古砚的事情。 原诗如下: 邺宫废瓦埋荒草,取之为砚成坚好。 求者如麻几百年,宜乎今日难搜讨。 吾邦匠巧世其业,能辨环奇幼而老。 随材就器固不遗,大则梁栋细棼橑。 必须完者始称珍,何殊巨海寻三岛。 荆人之璧尚有瑕,夏后之璜岂无考。 况乎此物出坏陶,千耕万斸常翻搅。 吾今所得不专全,秘若英瑶藉文缫。 君诗苦择未如意,持赠只虞咍绝倒。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和注解: 腊日出猎近交(注释1):腊日,即农历腊月初一,通常在冬季。出猎,即打猎。近交,可能是指与狩猎相关的人物或事件。 悲风吼林霜草白(注释2):悲风,形容风声凄厉。霜草白,指白色的霜覆盖在草地之上。 杀气棱棱惨空碧(注释3):杀气,形容凶猛的气势。棱棱,形容杀气逼人,锋芒毕露。惨空碧,指天空中乌云密布,天色阴沉,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它描绘了中秋之夜,月亮没有出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间的关怀。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甲午中秋夜不见月:中秋节在农历八月十五日,而“甲午”可能是一个特定的年份或时期,因此这里的“中秋夜不见月”可能意味着在某个特定时期内,中秋节期间的月亮并未出现。 2. 中秋待月高楼上:在中秋节这一天,人们常常在高楼之上观赏明亮的月亮,期待着它的出现。然而
这首诗是宋朝的张涂写的,题目为《涂次答宣徽富公书意》。 全诗共八句,内容主要表达了对富公的感谢和敬仰之情。下面是逐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句:“临并逾二期,病戚居其半。” 意思是自己已经过了两年,但仍然感到有疾病和忧虑。 第二句:“虽以志自勉,精识奈耗乱。故于一道事,十六七不干。” 尽管自己努力自我勉励,但精深的知识却难以保持。因此,在处理一件事情时,只能选择放弃其中的一部分。 第三句:“贪权莫即乱
【注释】 休逸台:指退居的府邸名。 病来饮兴直衰浅: 病后饮酒兴致直截了当,但酒量却浅薄了。 献酬勉强颜须酡: 献酒和酬答都勉强使脸色泛红。 尔何德: 你有什么德行? 尔求自逸人讥诃: 你追求安逸被人非议指责。 反思吾本任忠义: 我原本是忠诚于国家。 日不作伪心无颇: 每天都不说谎,没有偏心。 君恩至厚假乡守: 您对我的恩情深厚,我担任地方官也该尽职了。 正宜休此祛馀疴: 正好休息解除身上的病痛
答章望之秘校惠诗求古瓦砚 魏宫的废弃,知道已是几度春秋,其中万物都成了尘埃。 只有昭阳殿的瓦片不能坏,埋没在荒野中迷了路。 陶甄之法世不可得,但贵美璞逾方珉。 数百年来取为砚,墨光烂发波成轮。 求之日盛得日少,片材无异圭璧珍。 巧工近岁知众宝,杂以假伪规钱缗。 头方面凸概难别,千百未有三二真。 我来本邦责邺令,朝搜暮索劳精神。 遗基坏地遍坑窟,始获一瓦全元淳。 藓斑著骨尚乾翠,夜雨点渍痕如新。
休逸台 位于牙城之北的大圃中,有一座废台名叫抱螺。台基圆润曲折向上,所以以“螺”字来命名。当时人们兴修此台,选址严谨,气象爽垲形势多好。现在如同孤冢但荆棘满地,不知隳坏了多少年月。背城人迹既罕到,往往满岁无一过。我来侵圃治兵库,得披榛莽登巍峨。襟怀豁若出尘外,四视天末穷纤罗。满城风物聚掌上,红芳绿树明交柯。太行之下不可数,万峰起落如翻波。北来州域尽平地,孰若旧邺襟山河。 注释:在牙城之北的大圃中
离并州至晋祠次韵答宣徽富公 公名杰出天下贤,终身师慕常颛颛。 十年一面数日别,行行不忍移归軿。 刚肠出泪收还注,感公知己难违去。 黄昏病作宿荒城,离绪不堪纷似雨。 注释: 1. 公名杰出天下贤:指富丞相的名字和才能都非常高超,是天下公认的贤者。 2. 终身师慕常颛颛:表示我一生都在仰慕他,总是专注地学习他。 3. 十年一面数日别:表示你已经离开了很长时间,只通过一封信或一次见面来表达你的思念之情
【译文】 古人之富贵,贵归本郡县。 譬如衣锦游,白昼自光绚。 不则如夜行,虽丽胡由见。 事累载方册,今复著俚谚。 或纡太守章,或拥使者传。 歌樵忘故穷,涤器掩前贱。 所得快恩仇,爱恶任骄狷。 其志止于此,士固不足羡。 兹予来旧邦,意弗在矜衒。 以疾而量力,惧莫称方面。 抗表纳金节,假守冀乡便。 帝曰其汝俞,建纛往临殿。 行路不云非,观叹溢郊甸。 病躯谐少休,先陇遂完缮。 岁时存父老,伏腊洁亲荐。
【注释】 日日颠风喧病枕:日日,每天。颠风,指疾病。喧,喧闹。 曾无片云飞虚空:一片云彩都不曾飘荡到天空的高处去。 方嗟大疾被囚缚:正感叹我重病缠身,像被囚禁一样。 敢请上帝前民丰:敢问苍天,百姓丰衣足食。 人嘱衰翁略外事:人们嘱咐年老体弱之人不要关心世事外的事情。 心存众瘼能宽中:内心怀着对百姓苦难的同情之心。 纷纷盈尺谅旦夕:纷纷扬扬的雪花就像一尺多高。 和霁迎得春融融:天气和缓,雪后初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