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待月高楼上,浮云妒明逞顽黑。
姮娥积贮一岁光,欲放天下不可得。
今夕实系天下望,未必举世罹遮塞。
欢明戚暗一时偏,人不咎天云所职。
吾问云兮尔无心,胡为动与人相贼。
岁旱不能含雨来,翻于此夜浓如墨。
吾欲独仗倚天剑,上决重阴走奸慝。
空中夺出黄金盘,万宇澄然同一色。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它描绘了中秋之夜,月亮没有出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间的关怀。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 甲午中秋夜不见月:中秋节在农历八月十五日,而“甲午”可能是一个特定的年份或时期,因此这里的“中秋夜不见月”可能意味着在某个特定时期内,中秋节期间的月亮并未出现。
- 中秋待月高楼上:在中秋节这一天,人们常常在高楼之上观赏明亮的月亮,期待着它的出现。然而,在这个特定的时间点,月亮似乎没有出现。
- 浮云妒明逞顽黑:浮云因为嫉妒明亮的月亮而显得更加阴暗,这可能是因为浮云遮挡了月光,使得天空中的月亮看起来更加暗淡。
- 姮娥积贮一岁光:嫦娥(又称姮娥)积累一年的光辉,准备释放给世界。这里的“姮娥”是指嫦娥,她是一位传说中的仙女。她的光辉积累到了一年之久,现在要释放出来。
- 欲放天下不可得:嫦娥准备释放她的光辉时,却发现整个世界都被乌云所遮挡,无法看到她的光芒。这可能是因为乌云遮挡了月亮,使得整个世界都变得黑暗。
- 今夕实系天下望:今天晚上,所有人都在仰望天空,期待着月亮的出现。这里的“系”表示关注、期望。
- 未必举世罹遮塞:尽管整个世界都在期待月亮的出现,但并不一定所有人都能如愿以偿地看到月亮,有些人可能会被乌云所遮挡。
- 欢明戚暗一时偏:有的人喜欢明亮,有的人却不喜欢黑暗。这个现象在不同人之间有所差异,有时甚至偏向于后者。
- 人不咎天云所职:人们不应该责怪天空中飘浮的云彩。云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它们的存在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不应受到指责。
- 吾问云兮尔无心:我询问云彩,你是否有意图影响天空的光明。这里的“无心”表示云彩并没有恶意,也没有故意遮挡月光。
- 胡为动与人相贼:为什么云彩会移动并影响人的视觉呢?这个问题可能指的是云彩为什么会移动,以及它是否对人类产生了影响。
- 岁旱不能含雨来:如果这一年干旱,那么雨水就不会到来。这里可能是在比喻如果天气不佳,那么月亮也可能会出现不了。
- 翻于此夜浓如墨:在这次夜晚,天空中的云层异常浓厚,颜色如同墨水般深邃。这里的“浓如墨”形容云层的颜色非常深沉。
- 吾欲独仗倚天剑:我要独自用手中的武器来对抗这些乌云。这里的“倚天剑”可能象征着诗人的决心和力量。
- 上决重阴走奸慝:我要向上挥舞宝剑,斩断厚重的乌云,驱散邪恶。这里的“决重阴”表示斩断乌云,“走奸慝”表示驱散邪恶。
- 空中夺出黄金盘:从空中夺走金色的月亮盘子。这里的“黄金盘”可能是指月亮的圆形,而“夺出”则表示将其从天空中取出。
- 万宇澄然同一色:整个宇宙变得清澈明朗,所有的颜色都相同。这里的“万宇”表示整个世界,“同一色”表示颜色统一。
这首诗通过对中秋节夜空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月亮的期待和赞美。同时,它也传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